返回第十九章  皇子河水向东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没有说清楚。

其实那个战友没有告诉她,守喜借了一百多给守余娶媳妇了,看着锦程补丁套补丁的衣服,战友真想告诉她真相,他是在不明白,他这个战友着了魔似的,自己节衣缩食去帮助别人,真是想不通呀。瞧这劲儿,传言他好几年都没给家里寄钱了确实是真的。哎,碍于战友面子,战友没有揭穿他,送锦程出了门。

回来的路上,锦程有些着急,咋回事呀,又借钱干啥呢,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

等待还是等待,在接到守喜包裹的第九天,守喜推开了家门。孩子们不敢认眼前的这个人。见到丈夫回来,锦程一肚子怨气也消散在空气中。

守喜领着孩子,锦程在后边跟着,一家人喜气洋洋,此刻,比新年更让人快乐。

老甲的也听到儿子回来的信儿,已经从家里走了出来,几个人在胡同口遇见了。

“爹”守喜兴奋地喊

“呵呵——”老甲的只剩下笑了。这简单的笑声中包含着朴实的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不用过多的语言,两个人都能懂。

几个人跟着老甲的身后进了院子。

锦程拽住往前窜的孩子,好说歹说劝着跟着自己回家去了,她想让父子清净地聊聊天嘞。

“不走了吧?”老甲的问。

“不走了,这不是探亲,俺要去县城上班了”守喜说。至于转业到底是什么意思,老甲的还不明白,不过只要孩子不走,心里就踏实多了。

“去县城上班,真好”老甲的由衷地开心。

县城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是不可企及的,村里的上了岁数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去过县城,你要问他们县城在哪,他们保准给你胡乱指一通。

“嗯,这一段就定工作,安排的是国税局,俺也不太想去,还有一个是电厂,还有一个是粮食局”守喜继续说。

“粮食局是干啥的,管粮食的?”老甲的一听到粮食两个字就感觉到亲切,要是儿子管粮食,还能饿着老子?这便是老甲的最真实的逻辑。

关于选择工作,守喜心里也没有底儿。到底选哪个呢,听说国税局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几块钱,真不够养家呀,自己那一堆窟窿啥时候能补上呢。连长选择了电厂,电厂倒是不错,虽然他不懂这些到底是干什么呢,不过连长的选择肯定不会错的。再有一个就是粮食局,粮食局下边有个车队,目前看来,他真想去那嘞,他喜欢开车。

关于工作,他还没有想好,在屋内跟爹随便聊些家常,说是聊天吧,老甲的也不善于聊天,两个人有一句每一句地闲聊着。守喜知道,此时,聊天都是次要的,只要陪着爹坐会儿就好。守喜给老甲的说了守余结婚的事情,老甲的惊讶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二孩儿真有能力嘞,真是解决了守良难的问题了。在心里,他早已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的死去的妻子。

从堂屋里出来,守喜在院子里遇见了大嫂,还没有等他喊出来,大嫂扭头进了屋,随手把门咣的一声碰上了。

回到家的喜悦足够消除一切阴霾,他不去想这些烦恼事情,日子还长着嘞。

这几步路对每天十公里长跑的士兵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没有几步路,守喜已经站在了自己的院门口。没等他推开门,儿子已经扑在他的身上,守喜顺手抱起儿子,他站在栅栏外重新审视着这个家,偌大的院子,两间低矮的晒棚躲在宅基地的西头,屋顶上长满了草,他琢磨着,是时候给孩子们盖两间好点的屋子了。

“徽徽,给你盖个房子娶媳妇,要不要?”

“要嘞”儿子天真的回答道。

儿子挣脱开他的怀抱,小跑着向妈妈告状:“妈,俺爸说给俺盖房子娶媳妇嘞”

在屋内烧火的锦程抚摸着儿子的头说:“那多好嘞”

房子确实该盖了,每逢下雨,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灶台还垒在屋内,冬天还好点,夏天的时候都不敢生火做饭,一点火满足自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盖房子可不是小事情,现在刚刚解决了温饱,村里人还不敢奢望改善居住条件嘞。听到丈夫说盖房子,锦程约莫着丈夫在部队攒了些钱嘞。说完盖房子,守喜也苦恼起来,自己这十几年挣的钱基本上都花光,自己也没怎么给家里寄过钱。哎,他站在门外叹息着。

锦程在家的日子也过得很紧巴,搬家时老赵送来一瓶油两个人在家吃了整整一年。她期待着转业回来的丈夫能改变一下这样难熬的时光。

不过她想错了,安家费早已在安徽花光。

房子提上了日程,烧了几次火,在这个毛坯屋里住了几天,守喜就想逃离,真难想象老婆和孩子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他骑上自行车,绕着几个战友借了点钱,盖房子正是启动了。

“钱,俺借过来,你去找人吧”守喜放下自行车,一屁股坐在床上说。

“这,盖房子不都是男人去找人呀,哪有女的拿着烟去找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