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三十七回、拥抱世界  石溪竹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为世间有所贡献。哪怕你只栽活了一棵树留给人间,也不枉为人一生。”湖北荆州曹昌非常振奋:

“老师的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真的。”四川绵阳于森讲道:

“老师多才多艺,我们不仅跟老师学到了手艺,还教会了我们做人。”

“老于这句话太精辟了,你重一遍,我相机录下来!”李魁掏出微型相机对准了于宝申,那于宝申试着要开口,却不好意思了,弄得大家笑起来!

酒菜端上来了。周军为大家介绍风俗:“广东讲究轻淡,你们看,这菜就像没加盐。”山西临汾的杨龙道:

“我们北方人在江南这里吃饺子太难了,合着一元钱一个了,前晚上花二十元没吃饱,明我作个擀面杖,买面买菜自己包顿饺子吃!石老师你看行吗?”

“好啊,黄河的食文化带广东来了。”

这一日。学员们在山上作水泥仿竹、木围栏。距离那顶峰上的尼姑庵很近,石溪竹早已控制不住,他怀着对赵月环的无限思念之迫切心情,他顺着陡峭的还没有修好围栏的凿石阶梯,十八弯转攀上云端。穿过峭壁上面的古松林阴路,庵门展现在眼前,上书“锦石崖”寺。游人可以随便出入。此庵建在峰顶的巨石下面的大崖缝上,此崖缝隙四五米高,极为险峻僻静。

他慢步观查房间所有可能有人处,只看见两位尼姑,身穿灰色僧服,围盆而蹲于地上,盆里有一点点从此山上采来的蘑菇,她们在除去泥根和杂质。

尼姑伏身低头,石溪竹难以辩认,悄悄围她们转了半圈,确认不是赵月环。他便步入庭院深处,这里是崖缝隙最宽敞外。外看,山峦云雾缭绕,俯瞰是万丈深渊,转视内侧,便是石崖下大缝隙里的佛堂了。只有一位老尼住持打坐于佛像旁,他尚未开口,那住持老尼且轻声道:“这里贫尼仅有三人”。

石溪竹走出锦石崖寺院,心中默默念叨着:无论是崖海角皆尽在我眼前!突然脚下踩空,险些滑下山涧送命!他稳定了之后,不由自主看了一眼前下方,又扭头看身后的上面,并没有人看见自己,便摇头笑自己。

……

月环

因何选择不归路,

千里之外是何处?

怎耐花好无月圆,

枉自年年朝暮暮。

石溪竹的学生们正在制作水泥仿木围栏。

杨龙告诉大家:“老师从庙上下来了。”李魁听了问大家:

“你们大家,我们到底应该叫老师,还是叫师父对呢”?结果大家的反应竟形成了两派。

李魁又和大家讲道:“师父德高望重,我们叫学生也好叫徒弟也好,在前面多作一些,为师父护驾。有人来找师父,我们就师父在神农架闭关呢,有事和我们”……

石溪竹走至近前听见了一笑:

“故弄玄虚,你们都成为护法啦。如果人真的没用了那一,还真不如去神农架,和猿人交换意见了”。当他看见彦有不出手练习技能,竟然玩弄心眼偷懒,指挥和灰工替他制作水泥仿树桩,那力工老头不知所措。他生气批评彦有:“彦有啊,你不要以为你躲滑懒做是占便宜了,你是在错过了学习机会。”

“老师,那,那我学习。这一袋水泥是多少斤啊?”

“你看看,咱们问问黄石同学吧。黄石不但自己技术学习得好,还勤劳帮助力工和灰,所以他一定知道一袋水泥是多少斤。”黄石马上向石老师回答道:

“老师,一袋水泥是一百斤。”

彦有看了年轻矮的壮族黄石一眼,在想,你比我强好好你等着,他怀恨在心。

丹霞山上的另一伙施工队队长王才,前来拜师于石溪竹门下。在他的宴请席上,彦有觉得报复黄石的机会来了!他给黄石弄了三杯白酒,自己是三杯啤酒。黄石年轻不懂酒性,当他饮下了两杯白酒时才被石溪竹老师发现,石老师开始重新认识这个见人就笑,很少话的彦有:

“彦有,你干啥呢你?”

酒宴之后,王才用客车送石老师和同学们回丹霞山驻地。下客车时黄石一头砸在地上,头破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