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被一千年后大宗师搭救的贾平章  南宋不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停过,十年间消耗了南宋大量的国力,所以汪元量这个愤青所谓的“望断援兵无信息”可以休矣。

丁家洲之战的确被打的大败而逃,南宋最后的精锐付之一炬,识人不明,用兵不当,着实可恨可叹。

这些就是贾似道关于战争中的表现,要说怎么英明神武、力挽狂澜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要说是蓄意卖国恐怕秦桧会表示不服吧。

那为什么贾似道在历史上会被骂的这么惨呢?其实想想范仲淹、王安石这些前辈就知道了,都是改革派,看到了当时王朝的危机,不得不出手改革,范仲淹改革的时代早一些、出手也就轻一些,所以被轰下台也就完事了,还给了个“文正”的美谥来哄哄死人。王安石急于求成,滥用私人,把北宋的元气都折腾的差不多了,自己也在一千多年的史书上被骂的不轻,让那个砸缸的君子捡了个便宜,可几十年后就是“靖康耻,犹未雪!”了。贾似道更是已经在王朝末期了,时间太紧,出手太重,一出手就是“打算法”和“公田法”两套组合拳。

“打算法”在军中大搞财务审计,避免军中将领贪污过甚。本来贾似道是以军功封相的,在军中威望甚重,可南宋的中央财政担负不起沉重的军费开支,不得不以这个方式来减轻一下负担。谁知道一下吓反了刘整,刘整投降蒙古,不但使南宋失去了泸州这一军事要地,并且刘整还帮助蒙古人制定了攻襄阳、练水军的战略构想,蒙古正是按照刘整这一构想南下灭亡了南宋的。不但如此,当时军中“喝兵血”已是常例,“打算法”斗硬以后,有很多军官被追责,有的没良心的就投降了蒙古,有的被下狱,客观上削弱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定,现在看起来是完全正确的方案,可在当时实施就起了反作用。

“公田法”,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在向大地主下手,本来宋朝是不禁止土地兼并的,所以到了后期,基本上所有的膏腴之地都在豪强大地主手中,百姓租佃固然被盘剥,政府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贾似道要强行将大地主多出来的土地通过赎买收归国有。还带头捐了一万亩良田,这就极大的损害了当时的官僚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之在“公田法”实际推行中,各地官吏有意无意的下绊子,捅娄子,给一些百姓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骂声一片。封建时代文人的主力是什么家庭贡献的?你挖别人的根子,还不准别人说你几句了?贾似道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基本盘都得罪完了,所以一旦失败,挨骂在所难免。

现在我们固然可以大骂贾似道误国。可当时那种情况,已经到了那个地步,换成你,你怎么办?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没补好,挨骂,也就应该了。

所以,我觉得可以说贾似道志大才疏,也可以说他晚节不保,说他是权相,没什么问题。可要说他是南宋四大奸相之首,恐怕就有点过了。

另外,文中对查大师没有那么毕恭毕敬,恐怕会招人骂的,我虚心接受。

唉,这扑街的小说,有人来骂也是好事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