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到回复的卢象升知道这只怕是清军最后的底线了,也没有继续纠缠,同意按照多尔衮的方案进行交换。
在运作俘虏交换的同时,李家庄的防御工程终于进入了尾声。比起以前简陋的防御设施,如今的李家庄虽然比不上那些正式的城池,但是防御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了。围墙已经加高、加厚了,壕沟也大大的加深、加宽了。而且除了庄子的正门方向,其他地方的地面也被挖的坑坑洼洼的,阻碍敌军的行动。
防守设备也做了不少,除了原来的火炮,还加紧制作了不少投石机。所有能动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制作弓箭、标枪之类的消耗品,大家都知道生死存亡都在这一次了,没有人敢懈怠。
别看卢象升现在和多尔衮你来我往好像很和谐、很热闹,但是双方都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不提李家庄里海量的人口和物资,仅仅是卢象升和黄济这两个人,多尔衮也不会放过。
要是有十万大军在手都不敢去灭杀卢象升和黄济,那大清的脸面何存?卢象升这根明军的脊梁骨必须被打断,这是多尔衮和满清高层共同的想法。
在多尔衮的大军即将到来的时候,黄济安排的天津船队率先到达了。
船队不但带来了大量的战备物资和武器,还有三千原本的留守部队,以及因为辽南战事稍歇,被鲁若麟安排来支援黄济的二师第五旅。
因为鞑子都南下了,天津那边反而没有什么危险。知道黄济将与多尔衮来次硬碰硬,刚刚抵达天津的五旅旅长孙什带着全旅官兵和三千留守部队又立即乘船沿运河紧急赶到李家庄。
这批援军的到达让李家庄彻底沸腾了。
原本三万多的部队,加上来援的七千多人,接近四万多的部队,而且都是骁勇善战之兵,卢象升的信心从来没有如此高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