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立威(1)  大宋帝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以皇帝才能用的称呼‘朕’而自称,后来经过台谏官的建议后才改以‘吾’自称。

皇后之下是五妃,五妃下是九嫔,九嫔之下才是各种婕妤、美人、才人。

才人下面就是各种夫人、郡夫人、郡君之类的不入流封号,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临时工或者事业单位,是没有编制(名分)的。

而才人以上,才算是皇帝的正式妃嫔,有名分了。

但才人只是最低级的妃嫔,属于后宫妃嫔守门员,地位也就正五品而已。

而修媛则是九嫔之一,正二品!

恰好现在的后宫里,除了皇后曹氏外,其下的五妃九嫔全部空缺。

这是因为,景佑二年,废后郭氏暴毙,直接导致了赵昕的父亲暴怒,尽逐先前所封诸妃。

于是,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只要有人进位九嫔,就可以在事实上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而赵昕恰好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再过两个月,他的父亲赵祯就要册封那位张才人为修媛。

一下子就打破了整个皇城的格局,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了一场兵变。

前世的时候,赵昕忙着装傻充愣,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后知后觉,所知寥寥。

但现在,当他亲耳听到王守规与曹皇后的对话,亲眼看到这位内殿都头、带御器械在曹皇后面前冷语顶撞。

再将他前世所知所闻一联系,心中立刻就和镜子一样敞亮起来。

别看后世史书上,大宋王朝的前中期宦官们好似隐形了一样。

但,前世君临天下三十多年的赵昕,却是清楚的很。

大宋宦官们,从未缺席这天下,这朝堂的博弈与争斗。

只不过,大宋文官们实在太强了。

强到文官的光芒,遮蔽了一切,让世人误以为,这大宋就是文官士大夫说了算!

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大宋帝王们,对强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团是拼命的想方设法的分而化之,以‘大小相制’的策略,弱化其权,用‘异论相搅’的理论给他们使绊子。

哪里会放过宦官这件有利的武器?

皇城司的存在,就是大宋天子,不愿放弃宦官这件利器的例证!

赵昕前世就没少用宦官们去牵制甚至监视文臣大将。

对于这些家伙的心思和想法,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宫中大部分的宦官,都是机会主义者。

忠诚?

那是有利的时候才会拥有的品质。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就是彼辈的秉性!

王守规却是被吓了一大跳,他看着那位坐在床榻上的国公,额头上冷汗直冒。

“国公……您说什么?”他小心翼翼的问着。

“孤问爱卿,阿耶是否近期有进张娘娘为修媛的打算?”赵昕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宦官,小小的身子,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说出来话落到王守规耳中,却仿佛地府之中吹出来的阴风,让他肝胆战栗,几乎魂飞魄散。

于是,王守规看着赵昕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战战兢兢的膜拜着:“国公,老臣不过官家下仆,哪里有胆子探听官家的宫闱安排?”

“您,折煞老臣了!”

说完,这位在外面威风八面的大宦官,便拼命的磕起头来。

磕的头破血流,鲜血淋漓。

恰在此时,一个人影在殿中屏风外闪过,一双眼睛悄咪咪的窥伺过来。

赵昕抬眼一看,微笑不语。

他知道,那屏风后面的,当是现在奉命侍奉他起居,照顾他身体的那位新晋翰林医官使、提举太医局许希。

许希是读书人,也是文官。

这正是赵昕的底气所在,也是他敢试探甚至逼问王守规的道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大宋的祖宗制度,不止体现在朝堂上、军旅中、地方上,也体现在宫闱中、妃嫔间。

必是一环扣一环,定是互相监督、互相交叉,互相威胁,平衡无处不在!

就如现在赵昕的起居生活。

抚养他的,有三位妃嫔:皇后曹氏、才人张氏、生母苗氏。

负责安排伺候和服务他的,是面前的这位内殿头、带御器械,但经受诸般汤药、监督上下人等的却是那位在屏风后的翰林医官使。

就连汇报,这两人也是分开的。

其中王守规主要负责向内侍省汇报、备案、存档。

而许希则要将相关文牍、档案、记录,送去中书省,交给专门掌管皇室档案的起居舍人入档。

换而言之,现在发生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赵昕这个皇子、国本。

所以,最迟在今天傍晚就会报告给在京的宰辅与执政们。

故赵昕无所畏惧,根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