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了上去。
刚到陈正府邸,管家陈洪走出来道:“大爷,二爷回来了。”只听见一声爽朗的男声说道:“大哥,小弟我三年才回来这么一次,你却不在家,真是让人扫兴啊。”只见一二十五六岁的白面男子从府中走出。
陈正笑道:“二弟啊,你还知道回来?三年了也不回家一次,谁知道哪天你会被哪阵风给吹回来呀?”然后,他对柳元卿和赵阳说道:“这是我二弟陈德,从小就喜欢闯荡江湖,很少在家闲着,在外头也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
柳元卿突然道:“陈德贤弟,想不到你居然是陈正兄的弟弟,真是有缘啊。”陈德定睛一看,说道:“咦,柳掌门,你怎么也在这里?”柳元卿正色道:“你来干什么,我便来干什么。”陈德笑道:“哎呀,那多谢柳掌门相助啊。泰山派真不愧是天下名门正派,想那郑师兄一句话就把他们掌门弄过来帮忙了。”
柳元卿摆了摆手:“我二师弟喝多了,酒后乱说话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因为黄巾军滥杀无辜,我泰山派不能坐视不理,现我们师兄弟六个都已外出各郡相助来了。陈德啊,我只有一个人,能不能救你们平舆县靠的还是你们这些百姓自己,不是靠我,明白吗?”陈德点头道:“这个自然,但有柳掌门相助,守城之事自然是事半功倍。”
赵阳趁着两人聊天,打量了一番陈德。只见他肤色白净,与皮肤较黑的陈正一点儿也没有兄弟的样子,倒是跟郑哲颇为相似,这倒是非常奇怪。
陈正道:“好啦好啦,别在门口说了,进去说。”
五人进府之后,赵阳又向李景介绍了柳元卿和陈德,六人坐在一桌商量如何抵御黄巾军的进攻。
柳元卿率先说道:“据我泰山派的消息,此次进攻汝南的黄巾军渠帅是彭脱,手下军队超过五万。根据我的计算,现在他们离平舆大概还有两天的路程,同时,南阳的渠帅张曼成率领七万人已经攻破南阳,大约七天后就会来和彭脱合兵。”
陈正问道:“那有没有可能他们会绕过平舆转而攻取颍川?”柳元卿沉声道:“有这个可能,但他们是农民军,补给有限。一旦绕过平舆那他们的补给就会不足,而且平舆如果在他们的后方一定不会让他们放心。要想让他们放弃攻打平舆只有我们挡住他们一定时间的攻击,让他们在预定时间无法与张角的部队集结,他们才会放弃平舆。”
陈德问道:“那我们要挡住他们多少天?”柳元卿道:“起码得有十天,前七天只有彭脱的五万大军,后三天至少将是彭脱与张曼成的十几万联军。”
赵阳问陈正道:“平舆城现在能调动多少人马?”陈正道:“所有男丁和士兵相加也有好几万人。”柳元卿道:“打仗和我们江湖上的战斗是一样的,不在于人多,而在于质量。倘若我们能将他们进行有效训练,那战斗力肯定强过黄巾军。”郑哲道:“这话说了也是白说,我们的士兵不过几千人,如何能在两天时间里把那些男丁都训练成士兵的水准?”柳元卿扫了郑哲一眼,道:“这自然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从士气出发。”陈正奇道:“怎么从士气出发?”柳元卿站起身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好了,时间不多了,大家各自去准备吧。”
六人各自散了,陈正和郑哲去召集男丁和士兵;赵阳和李景留在府中;陈德则陪柳元卿去喝酒。
郑哲一路都在抱怨,说柳元卿目中无人。陈正笑道:“人家是江湖侠士,平日里的生活与我们本就不同,你又何必和他计较这些,好了,大家现在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打退黄巾军。”郑哲哼了一声,跟着陈正去召集人马去了。
一日后的夜晚,平舆城外。
三千黄巾军骑兵集结在一个名叫“剑泉坡”的土坡之上,当先一人,名唤郁十五,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乃彭脱手下先锋官。特率三千精英骑兵奇袭平舆城。
郁十五看着一片寂静的平舆城,不由得冷笑道:“看来,这当官的跑的比兔子还快。这整个就一空城,哪里用得着我们轻骑兵这么紧赶慢赶的来夜袭啊。”郁十五身后的黄十七道:“十五哥,渠帅自有他的道理,我们赶快攻城吧,好让明天其他弟兄们知道我们轻骑兵的威风。”郁十五点头笑道:“不错,前几场战役都是大伙儿一拥而上,谁知道谁更厉害啊?那几个不中用的步兵还真以为我们和他们是一个级别的!弟兄们,给我冲,攻下平舆城!”
三千轻骑兵一起呐喊,举起他们手中刀枪,一催战马展开了冲锋。刚刚冲出半里,只听一声“杀”从空中响起,平舆城立刻亮起无数火把。郁十五吃了一惊,见周围的骑兵们得冲锋都有所停滞,急忙喊道:“乌合之众而已,不要怕,随我冲!”说罢,舞动手中大斧带头朝城门冲去。
柳元卿刚刚催动内力喊出一声“杀”,见敌兵还是冲锋,不禁冷笑起来。身边陈正全身披挂,高声喊道:“放箭!”城墙上无数弓箭手万箭齐发,乱箭如雨点般朝黄巾军骑兵们倾泻而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