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孩童啼哭传来,便趋前察看,见一小孩约十来岁,不觉奇怪,就问他姓名,孩子答道:‘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更加纳闷,见小孩可怜,顿生怜悯之心,便将小孩带回国清寺,日后让小孩在寺庙库房当了一个茶童。因是拾来之人,故而禅师给他取名,叫做拾得。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他做的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日,拾得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这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就责备拾得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过了几日,就罢了拾得的香灯一职,派往厨房洗碗碟。拾得从容不迫,毫不埋怨,还乐善好施,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给他的挚友寒山子。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了沙门的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你们要替我求下他,我知错了。’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拾得来历不凡。拾得与寒山子经常互相来往走动,还常对人说佛法。但很多人都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棒打拾得。寒山对拾得说:‘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后来,拾得便化生普贤,回如来佛祖处交法旨去了。寒山感激不尽,忘不了拾得的大恩大德,直到圆寂也守护着他与拾得的友情,难以忘怀。”老和尚点点头。
“这故事真有趣!”普安哈哈大笑。“臭小子,别只顾着听故事听热闹,你可听出其中的几分道理了?如若听不出,就糊涂了。”老和尚叹道。普安道:“我如何不知,这其中的道理,也并不晦涩难懂,很是简单易懂。正所谓,‘以德报怨’四个字,如此而已,是也不是?”“不错,所言极是。孔夫子的话也很有道理!正道是,以德报怨,便可无怨无悔。”老和尚点点头,微微一笑。“不仅无怨无悔,还不必自怨自艾。不过这话有时候也要见机行事!我可听说当年太师父王世贞就是对老毒物以德报怨,结果驾鹤西去的。如若对这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还要心慈手软,以德报怨。那就是害人害己!”普安乐道。老和尚一时语塞,只是微微一笑。
“讲大道理,再多有什么用!这天下人间,活到老学到老方为正道!想把所有的道理一朝一夕搞明白,岂不是大大的自寻烦恼么?我虽然年纪轻轻,可也明白一个道理。如若只是强词夺理,也没什么大用。还是知行合一的好。岂不闻,太上老君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行走江湖,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大师方才所言不无道理,也算至理名言。晚辈受益匪浅,感激不尽。”普安道。“如若不三教合一,恐怕天下人间有些道理就说不清,道不明了。不错,天下本为一家。孔夫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都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世人如若心烦意乱,不妨读一读他们的至理名言,也算了然不惑了。”老和尚叹道。
普安点点头:“他们三人,恐怕是神交已久!我大宋将他三人欢聚一堂,这智慧无穷,就源源不断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老和尚哈哈大笑。普安摆摆手:“过誉,过誉。实不敢当,实不敢当。”二人哈哈大笑,乐此不彼。说着说着两人便是情投意合,他们面对着眼前的峨眉山,说说笑笑,喜乐无比。居然是相见恨晚,不在话下。
普安调皮道,“唉!大师,此处为何叫做洗象池,其中有什么故事么?”
“话说,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之时,剩下了许多五彩石,其中一块落在人间便变成了如今这天下独秀的峨嵋山,据说,如来佛祖的大弟子普贤巡天之时,骑天竺神象路过这峨嵋山,天气炎热难耐,大象饮水稍事休息之中,便留下了这洗象池。”老和尚神乎其神道。普安叹道:“天呐!那,那此番我不成大象了,大象洗过的地方,让我进去不大合适吧。我不要,我不要。”说着摆了摆手。“小子,你倒是不乐意了,西方大雷音寺的天竺神象又不是一般的野象,那可是天上的灵物,你还挑挑拣拣的。许多人想来还不一定能来,如若不愿到洗象池之中,那你就下山去吧!到时候毒性大发,自己上西方极乐世界去也好,那时贫僧为你超度亡灵,也算是对得起你了,英年早逝,可怜,可怜!”老和尚摇摇头说着便准备离去。
普安赶忙拦住老和尚的去路,笑道:“大师,晚辈只是说说而已,请您且莫生气,我照办便是,照办便是。”“嗯!这才像话,天色已晚,你就歇息去吧!”说着便走下山去,不见了踪迹,普安心中大惊。
老和尚离开之后,普安只好进了木屋,进去一看,临窗小桌上放有三块饼,一壶水,夜色深了,他便躺在了木床之上,翻来翻去,自然难以入眠,顷刻坐了起来,看着桌上的蜡烛已微弱了,便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