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大江东去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美景了。这扬州城的黎民百姓自然对诗仙太白要感激不尽了。”

“诗仙太白的诗作历来都是气度不凡!虽说黄鹤楼的诗作里崔颢为第一,可诗仙太白的这首有关黄鹤楼的诗作却是流传于世,反而比崔颢的诗更为喜闻乐见,是也不是?”普安道。

武连叹道:“崔颢本也名不见经传,如若不是这首诗《黄鹤楼》,恐怕他就隐介藏形,无人知晓了。”

“自古以来,有些人写了许多大作,却难有名扬天下的。可有些人却只一首诗,一句话就名扬天下。崔颢的《黄鹤楼》便是一首诗名扬天下!当然诗仙太白却很是与众不同,他的诗歌不但多,而且还名声显赫。堪称李唐诗人里的一座高峰,后人难以攀越。”黄香乐道。

赵香云不服气道:“我看未必!想必后人诗歌数目超越诗仙太白者,也大有人在!”

“殿下所言极是,虽说是诗的唐朝,可我大宋的诗歌也不容小觑。王安石、苏东坡,他们的诗歌就不错!”黄靖捋了捋胡须,笑道。

子午道:“王安石的文章不错,词作不错,诗歌的确也不错。我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叫做《泊船瓜洲》,很是妙笔生花。”说话间,吟诵道: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果然气度不凡,堪称唐诗气韵有所流传。其中的一个‘绿’字用的实在妙极!如此生动、鲜活,既有动感美,又具意象美,可谓巧夺天工,出神入化。想必后人在做文章时,也会相仿也未可知。”余下点评道。

普安道:“所言极是,我倒也想起王安石的另一首诗了,叫做《梅花》,其中的语句很是自然而然,仿若浑然天成,没一丝穿凿附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说话间,赞不绝口,吟诵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最妙的就是两个字‘暗香’,世人皆知梅花的高洁与孤傲,不过却不知雪后梅花的与众不同。王安石这个人可是一个老顽固,做事极度一以贯之,桀骜不驯。这与梅花自然同病相怜!不过在此,后人读到这首诗,却无半点哀怨忧伤,反倒是静静的观赏,很是赏心悦目之感了。”武连毫不示弱,马上迫不及待之际,点评道。

“既然赏心悦目,何不说些开心快乐。我来讲一个小故事,大家笑一笑也好。话说春秋时,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言辞之人,近日将要到来,寡人想羞辱他。不知诸位,可有何妙计?左右之人议论纷纷说:‘大王,在他来时,请命人绑一个人从大殿之前走过。大王便问:‘是何人?’这人便会说,‘是齐国人。’大王便问,‘他何罪之有?’我等会说,‘犯了偷窃罪。’如此岂不妙哉?楚王听了哈哈大笑,马上答应下来,吩咐属下依此行事。这日晏子果然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美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楚国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这是何人,此为何故?’近侍回答说:‘大王,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了一眼晏子,假装不知情的说:‘齐国人莫非就善于偷窃吗?’晏子愣了愣,缓过神来,微微一笑,不紧不慢的离开座位,回答说:‘大王有所不知,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那它可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大有不同。此为何故?世人皆知,自然是水土不同所致。眼下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了吗?楚国人顿时面如土色,楚王更是尴尬一笑,马上乐此不彼。”赵香云笑道。

黄香灵机一动,马上也讲了一个故事:“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晏子的。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心有不甘,想再次羞辱齐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命人请晏子进去。晏子当然不会进去,马上笑道:‘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日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面无人色,马上赔礼道歉,恭恭敬敬请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听说方才之事,还是心有不甘,马上说:‘齐国没有人了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一怔,马上微微一笑,问道:‘既然如此,为何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说话间上下打量晏子,显然对他的身材矮小,很是不以为然。晏子却昂首挺胸,哈哈大笑的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齐国最无能的人,就只好委屈自己出使楚国了。”

听了赵香云与黄香的两个故事,众人哈哈大笑,看向远处,但见汉水如白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