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走进襄阳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襄阳成为三国鼎立的智慧交锋之地;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襄阳在三国时代,自始自终,都作为天下大势的必争之地。不得不说,这襄阳,实乃风水宝地。”黄靖补充道。子午喜上眉梢,津津乐道:“三顾茅庐,这故事可谓三国里最为著名的故事。这仁人志士都盼望刘玄德这样的好皇帝赏识,这为帝图皇的,都盼望有诸葛孔明这样的好臣子。”“《隆中对》是《三国志》里的名篇,这文章洋洋洒洒,实乃一段佳话。我还记得几句。”余下吟诵道: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普安惊讶万分:“你都背完了,还说自己只记得几句,真是口是心非。”“佩服,佩服。滚瓜烂熟,果然孺子可教。”武连拱手笑道。黄靖抚掌而笑:“不错,这篇文章的确很好,老夫也时常爱不释手。襄阳在三国时,以隆中为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之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群雄逐鹿,兵荒马乱,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刘表领荆州牧后,可谓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比方说这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宋忠、王粲、梁鹄、杜夔等。皆是一代名流!”

“宋忠,何许人也?”子午一头雾水,不大了解。“刘表死后,此人曾代表刘表的儿子刘琮和大将蔡瑁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返回途中,路过新野,为关羽所获,刘备方得知刘琮已降曹操一事。刘备在斥责宋忠后将其释放。刘备倒对此人没什么刁难和嘲讽,可曹操却奚落了此人一番,传为一段捧腹大笑的故事。听说,曹操得闻荆州投降,大喜过望。见有人送降表自然喜乐无比,可听说是宋忠前来,马上问道,荆州是该敲响丧钟了,你们送来的太也迟了,该当何罪?你叫什么名字?宋忠当场吓得战战兢兢,马上叹道,不迟,不迟。丞相,我叫宋忠。听了这话,曹操与群臣笑的前仰后合。”黄靖介绍道。听了这话,子午四人也捧腹大笑,乐个不住。

余下不甘落后道:“王粲我知道,是个大文豪,正所谓,建安七子之一。这人才华横溢,可惜怀才不遇,有两个小故事,我记忆犹新。一日,王粲和朋友同行,看见路边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友人问他:‘你能倒背如流吗?’王粲点点头,友人以为他在开玩笑,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有一次,王粲看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眼看要散场,王粲说能帮着人家,按原来的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当然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王粲不负众望。可见,王粲实乃博识强记,天下奇才。王粲有一篇大作叫做《登楼赋》,文笔洋洋洒洒,可谓名扬天下。一般人记不得,我却倒背如流。”随即吟诵开来: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