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战功,自此郭威对太祖颇为心悦诚服。”
“郭威也是个英雄人物。”普安笑道。费无极点了点头:“广顺元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太祖补任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使。广顺三年,郭威养子柴荣为开封府尹,太祖转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郭威居然没儿子,这人也厉害了,居然把帝位传给养子。”明红乐道。
费无极笑道:“显德元年,柴荣即位,擢升太祖执掌禁军。此年,北汉、契丹联军入侵,柴荣御驾亲征,双方在泽州高平大战。大战在即,不料宁江军节度使樊爱能等人首先逃跑,后周军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太祖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又让禁军大将张永德率弓箭手抢占左边高地。赵、张二人各率精兵两千,左右夹击,以死拼杀,顿挫敌锋,加上柴荣亲临督战,士气大振。最终,北汉军队大败溃逃。太祖乘胜进攻河东城,焚烧城门,左臂被流箭射中,柴荣见状才制止太祖再次攻城。回师后,太祖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可见太祖年轻时也是英雄人物。”月儿赞不绝口。
费无极仰天长叹:“显德三年春,太祖跟随柴荣征伐淮南,太祖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太祖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大事。’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定武军节度使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军又来争夺,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太祖率兵二千赶往六合。太祖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砍断他们的脚。’韩令坤才固守扬州。太祖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回师后,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加授为定国军节度使。自此太祖便名扬天下!”
“断手断脚,好可怕。”明浩马上担惊受怕。众人忍俊不禁。
费无极道:“显德四年春,太祖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冬,太祖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太祖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太祖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获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因而攻下楚州。太祖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南唐中主李璟畏惧太祖威名,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太祖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由此失败。”
“离间计与反间计,一样么?”怡乐笑道。“当然不一样,不过我不知道不一样在何处。”明浩道。“离间计是离间敌人,使他们之间产生隔阂猜忌,有利于我方;而反间计是指利用敌人的细作,给敌人制造假消息,让他们中计,正所谓将计就计是也。你们可明白了。”阿长解释道。明浩与怡乐摇摇头,还是一头雾水,居然越听越糊涂。
费无极叹道:“显德五年,太祖改任忠武军节度使。次年,柴荣北伐,太祖担任水陆都部署。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太祖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太祖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范仲淹曾对太祖佩服有佳,他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阿长介绍道。
费无极也笑道:“司马光也对太祖拜服的五体投地,他说,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馀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
“莫非苏东坡对太祖没什么可说的么?”子午追问道。
费无极认真道:“当然有,苏东坡的说法很是毕恭毕敬,他说,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