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凛凛,静听玉龙飞雪的叮嘱。
崆峒派掌门人马政自然不甘示弱,马上举起双剑,喝道:“崆峒山弟子不可后退,如若不然,本座绝不轻饶。此番要杀出我崆峒山的威风让天下知道我崆峒山的名头。”崆峒山弟子也掷地有声,山呼一片,一个个身披红衣,信誓旦旦。
赵世杰与华山派弟子在紫云宫外,只见,华山弟子身着青衣,个个斗志昂扬,不乏大宋正规军之势,实话说来,潼关的大宋士兵的确不如此些江湖门派弟子。赵世杰呼道:“华山派弟子们,如今国难当头,黎民百姓身处险境,金贼占领东京,大宋皇帝被掳往金国,东京被金人强取豪夺。民生之苦何以勘言!京兆府乃我关中之要,潼关实为命脉所系,尔等愿意让金人到关中强取豪夺、烧杀抢掳吗?”“不愿,不愿!不愿,不愿!”华山派弟子声浪过后,震耳欲聋,传向远方。
张明远便道:“好,华山派弟子!我替关中黎民百姓谢过各位了,尔等真豪杰也。”“各大门派如此,潼关当固守。”费无极也叹道。
突然,有人追问张明远、费无极二人:“二位道长,你们终南山、青城山有多少人马前来,该不会是只有四个徒弟吧,你们六个人行走江湖早已天下闻名。可此番潼关一战,事关重大,你们不会就单枪匹马而来,岂不笑话了?”
子午四人听了这话也感到羞愧难耐,不过张明远、费无极却不以为然,笑道:“我终南山弟子、青城山弟子早已在山下等候,而且直达潼关,比各大门派都提前早到了。”子午四人不敢想象,各大门派也面面相觑,暗自佩服。子午四人向张明远、费无极追问如何自己一无所知,张明远、费无极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
片刻,张明远、费无极与赵世杰、空闻、陆九舟、鲁长安、马政、玉龙飞雪,引众下山而去。到了潼关,种浩再三劝说,空闻只好由弟子护佑回少林寺去了,原来种浩怕空闻年事已高,有所闪失。众人也以之为然,空闻便离开潼关,少林寺弟子却留下,抵御金兵。
次日,潼关城中,种浩、张明远、费无极与赵世杰等人同弟子和附近民众,组织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所有人马归种浩调遣。各大门派掌门人虽说心里不悦,可形势危急、大敌当前,只好忍痛割爱。种浩熟思后,效仿起空城计。
曾几何时,大唐名将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自然不可退敌,如若不用计谋,恐怕就捉襟见肘了。”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
又如大宋真宗年间,马知节做延州知州。有一年元宵节,派出去侦察的士卒回来禀报说:边寇的大队人马正向延州开来。马知节心想:城内军民正准备过节,如果听到这消息,定会乱作一团。再说城中兵马太少,不足以抗敌,如之奈何?想着想着,他忽然眼前一亮,立即有了应对的办法。马知节首先命令士卒大开城门,然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军上下与民同乐,共度佳节。将士们看到知州如此镇定自若,知道定有破敌良策,军心稳定,行动有序。城中百姓见如此情形,也都安心过节。边寇来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城中百姓正欢天喜地过佳节,猜疑城内有重兵埋伏,认为此次进犯不是时候,便主动撤兵,实为一段佳话。
可此番的空城计与众不同,种浩心下早有一番打算,如若效仿古人,势必不妥,要见机行事。至于如何见机行事,种浩连张明远、费无极都不曾相告,甚为蹊跷。子午四人也是难知底细。
兀术自黄天荡后,心有余悸回到大金国金太宗帐下休养生息了一些时日,本想以备再次南下侵宋。可心有不甘,就建议金太宗西进侵宋。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为了邀功请赏就南下继续侵宋了,带走许多大军。此番金太宗派两位大将跟随兀术进军关中。正所谓:完颜娄室、完颜宗辅。金太宗让完颜宗辅做大元帅,完颜娄室与兀术做副元帅,三人亲率金兵往潼关而来。手下士卒不过万人。讹鲁补、术烈速也跟随完颜宗辅、完颜娄室、完颜宗弼(兀术)前来,意欲攻破潼关,占领关中。
兀术到了河南府停下来,准备粮草。完颜宗辅与完颜娄室继续统军西进。
完颜娄室与完颜宗辅一路上威风凛凛,扬鞭跨马。术烈速、讹鲁补紧随其后,大队人马,尘土飞扬,来势汹汹。但见萧索一片,许多宋朝人家都逃之夭夭。唐代诗人许浑曾经在途径潼关之时慨叹道:
红叶唤萧萧,长亭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只见,此时此刻的潼关之地,旗帜并无,士兵不见,甚为蹊跷,好生了得。
种浩站在城楼之上,张明远、费无极、子午、余下、普安、武连、赵世杰、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