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海天一色(一)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闷不乐,可也顾不得许多颜面上的争风吃醋,岳飞再厉害,也不过在朕手下,替朕分忧。可驾驭这等人才,也足见朕的英明神武。想到这里,点了点头。费无极见宋高宗闷闷不乐,满目的羡慕嫉妒,就叹道:“陛下可力挽狂澜,想必更英雄了。”“岳飞少年时,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为师,学骑射,能左右开弓。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二十岁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开腰弩八石,说了这些,你们可知此人实乃有情有义,颇有城府,武艺高强,天下无敌之人。这等人物,我大宋恐怕无出其右了。”宋高宗哈哈大笑。

张明远笑道:“三国关云长好似就喜欢秉烛夜读《左氏春秋》,岳飞居然也喜欢,看来他在效仿关云长了,就是不知他是夜读还是晨读。”“这要问他本人了。岳飞身边人告诉朕,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大辽,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招募‘敢战士’以御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二十岁的他自此开始了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他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宋高宗乐道。费无极赞不绝口:“敢战士,何其威风凛凛的名号。”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营,赶回汤阴为父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投戎,被擢为偏校。”宋高宗回忆往事,热泪盈眶,对岳飞的家境磨难深表同情。子午想起父母,就喃喃道:“岳飞是个孝子。”“当年黄河泛滥成灾,我阿爷说过。我那时年纪小,如今记忆犹新。”武连点了点头。余下定了定神色,看向宋高宗:“陛下,岳飞是个有磨难之人。”“此人不可小觑,以后必定名扬天下。”普安叹道。

“宣和七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我大宋。父皇禅位于太子,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东京,太子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宋高宗不以为然,回忆往事,气急败坏。张明远安慰宋高宗:“皇上不必如此生气,皆金人诡计多端。”

“靖康元年,太子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东京。太子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当时为康王的朕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见金兵烧杀抢掠,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人,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这朕都知道,可见这人实在不容易。”宋高宗想起往事历历在目,不觉泪眼迷蒙。费无极感同身受,也嘘唏不已开来:“陛下,想当年,金兵围攻东京,一路南下中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等也是亲眼目睹。想必子午四人更是亲眼所见,感同身受。”子午四人马上点了点头,嘘唏不已。

费无极追问:“陛下,后来怎样?”“后来,东京失守,造成靖康耻,你们不是知道了么?”宋高宗仰天长叹。张明远等人面面相觑,也是感慨万千,没曾料想,宋高宗对岳飞如此了如指掌,或许岳飞对他亲口所说,或许他听人所言,总之,宋高宗目下对岳飞颇为赞赏。张明远与费无极不由熟思,韩世忠是何等人物,岳飞又是何等人物。虽说自己并未亲眼所见,可徒儿们见了也是一样的。怀着念想,张明远与费无极顿时神情肃穆。子午四人已见韩世忠,可岳飞却未曾相见,听宋高宗说的此人这般好,却有想见的想法,只是不好开口,只待日后再说。

夜色时分,宋高宗摆宴,为张明远等人离别之际略表寸心。宫女端来各式各色点心、果子,温州进献的海味也是琳琅满目,大闸蟹也是个头硕大,如今烹调的也是令人垂涎三尺。海鱼的做法也是与众不同,还有甲鱼,太湖鱼头摆上桌面众人也是叹为观止。江南的美味佳肴偏甜,高宗南渡以来还是不大习惯,依然怀念东京的美味佳肴。张明远等人素来在京兆府,故而对关中美味佳肴习以为常,目下到了江南,虽说不大习惯,可也感到新鲜十足,毕竟各有特色。宋高宗打小就喜欢养鸟,故而不喜欢吃飞禽。江南有人进献鸽子肉,宋高宗都大发雷霆。故而许多江南地方官员都竭尽所能搜罗美食,意欲侍候好南渡的宋高宗。

“陛下,微臣从福州带来一道美味佳肴,名叫酥黄独!其中有两种食材不得不提及,正所谓芋头与香榧。‘煨芋谈禅’目下在江南颇为流传,文人墨客自然趋之若鹜,芋头也被称为‘禅食’,许多寺庙便喜爱这等美味。香榧是野杉的种子,生长在江南深山。榧树寿命很长,一年开花,一年结果,一年成熟,会出现三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