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国魂犹存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我大宋如何可回归大江大河,畅游天下。如今我大宋犹如虎落平阳,如同蛟龙搁浅,如之奈何?”

“不错,陛下所言极是。方今金人虎视眈眈,扬州城便是如此。想必女真人还会卷土重来,不得不提防,还望陛下明鉴。”张明远听了宋高宗这番话,不觉喜笑颜开。

费无极也推心置腹:“太祖武德皇帝在天有知,陛下洪福齐天,自然会逢凶化吉,力挽狂澜。”

“朕何尝不知,黎民百姓如今苦不堪言,皆是朕之过。如若赶走女真人,想必天下会太平有望。”宋高宗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太上皇与钦宗如今受苦受难,陛下还是要主持抗金大业,力挽狂澜,迎回二帝。大宋黎民百姓也会感激涕零,那时陛下的丰功伟绩也可名垂青史了。”李纲仰天长叹,顿时泪光点点。

宗泽也赞不绝口:“不错,迎回二帝,陛下算是大大的功德无量。太上皇与钦宗必定感恩戴德,一心一意辅佐陛下,我大宋江山社稷就如日中天了。”

宋高宗听了这话,细细想来也是颇为赞同,可转念一想,他们回来,朕如之奈何?是退位还是禅让?他们自然不甘心受朕的约束,朕又当如何?听说,当年父皇到了镇江府,还发号施令,扣留北上物资,蔡京、童贯还想让父皇重回龙椅。这便是太子火急火燎除去蔡京等人的缘由。如若迎回他们,朕就分身乏术了,重蹈覆辙之事,非朕所愿。想到这里,目瞪口呆,不知所云。

子午见宋高宗发呆,就走到宋高宗跟前,微微一笑:“陛下,你有什么心事么?”

宋高宗缓过神来,马上摇摇头。

“皇上如此魂不守舍,想必在想当年太上皇与太子手下的官员争来争去之事。”普安与子午走到一边,窃窃私语。

武连见子午、普安二人鬼鬼祟祟,就侧耳偷听,只是没靠近,他们就默然不语了,故而闷闷不乐:“你们说什么悄悄话了,莫非还想着鱼儿游动之事?”

“一派胡言,他们想如何吃,鱼是一道美味佳肴,就看做出来味道如何。”余下破涕一笑。

陈东听了子午四人的胡搅蛮缠,不觉捧腹大笑,动了动眼角的黑痣,心里却暗骂,四个傻小子,你们哪里知道,宋徽宗、宋钦宗与宋高宗,三人虽说是父子三人,可他们与苏洵、苏辙、苏轼,这父子三人有所不同。帝王与寻常百姓虽说都是一张嘴两个眼睛,都吃饭睡觉,可到底还是有所不同。做皇上是天下人间人人梦寐以求之事。故而为了帝王梦,父子反目成仇,兄弟互相杀戮的比比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便是如此。前朝之事历历在目,如今饱读诗书的陈东自然心知肚明,也就不在话下了。

不知何故,此番见面后,宋高宗就渐渐疏远了陈东,李纲与宗泽也慢慢不受宋高宗的恩泽了。李纲做了七十七日宰相后就被宋高宗罢免。陈东见宋高宗罢免李纲,就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二人,宋高宗却迟迟不予理会。陈东又请求宋高宗亲征,以迎回二帝;对不图进取的将领予以治罪,以此振作士气;陈东又说,皇上的车驾应回到东京,不应到金陵去,也没有得到宋高宗的理会。黄潜善等人极力怂恿宋高宗去金陵,陈东又上述请求罢免黄潜善等人。

就在此时,忽然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宋高宗险象环生。原来登基大宝以来,在黄潜善与汪伯彦的鼓动下,高宗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隆祐太后南渡。宋高宗又宠幸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们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金人来袭,王渊负责断后,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而行军过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随军的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和那群宦官,则兄弟们都可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会加罪于我们?”众人听了无不热情高涨。

这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左右,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苗傅心怀不满,秘密调兵遣将,早已把宋高宗软禁在杭州。

威州刺史刘正彦也与苗傅秘密来往,暗中一拍即合,蓄谋“清君侧”试图把康履等人绳之以法,以正视听。

这日,苗傅与刘正彦秘密包围宋高宗行宫,逼迫宋高宗退位,斩杀了康履这狗太监。此乃第二个朱拱之!世人拍手称快。后来韩世忠举兵攻打苗傅与刘正彦,二人一触即溃,束手就擒,被斩杀建康集市,宋高宗命令枭首示众。平民百姓更是面面相觑,不予理会。对于此事,坊间颇有微词。如若不是皇上的逃跑与宠幸,乱臣贼子又怎会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根源在宋高宗,可宋高宗毕竟贵为天子,无人敢于指责,只好对乱臣贼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