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归心似箭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溜须拍马,颇具书生意气,就笑道:“太上皇,微臣虽说目下侍奉皇上,可没有太上皇哪有皇上的今日。自古道,父以子贵,有其父必有其子。太上皇如此英明神武,皇上自然也是如此。皇上如今力挽狂澜,赶走女真人。特派微臣前来迎接太上皇圣驾北归,还望太上皇福寿安康,万寿无疆。”

“爱卿果然妙语连珠。皇上还惦记朕,朕高兴。不过,朕年纪大了,东京远在北方,目下还是春寒料峭,寒气袭人。这江南桃红柳绿已为时不远,莫如过些时日,等天气和暖,再作商议,你们意下如何?”宋徽宗寻思,没想到皇上身边还有如此能言善辩,头头是道之徒,不由佩服起来,不过北归也不可显露出急切之意,以免世人笑话,随即哈哈大笑,对种浩使眼色。

“太上皇看来是很想回东京的,只不过龙体欠佳,偶感风寒,东京又春寒料峭,如若一路颠簸,身体不佳。到了东京,皇上看到了,也怪罪我们,是也不是?白大人以为如何?”种浩马上心领神会,可皇上交代了又不能不办,实在左右为难,顿时灵机一动,微微一笑。

宋徽宗马上会意,就假装咳嗽三声,神情恍惚,让梁师成过来,用孔雀杯沏茶,指了指宫女,让她们下去:“朕年纪大了,不用这许多人侍候,不过偶感风寒,不必大惊小怪,兴师动众。让刘太妃前来,她咳嗽了许多日子,不知如何是好?”“太上皇,老奴无能,没照顾好您,这太妃偶感风寒,太上皇也偶感风寒。老奴该死!”梁师成自然明白,跟着宋徽宗,如若稀里糊涂,就麻烦了。马上伤心难过起来,用手轻轻扇自己的耳光。

此时,刘太妃也来了,早已按照小太监的话,装作了偶感风寒,气色不佳之际,被人搀扶进来,看向宋徽宗,给宋徽宗使眼色:“太上皇,臣妾恐怕不大舒服,哪里也去不了。等天气和暖再说好了,您意下如何?”说着看向种浩、白时中。

“太上皇、太妃既然如此,微臣就回京复命,再做计较。看皇上如何定夺。不知太上皇尊意如何?”白时中一看,寻思,这两个老东西都偶感风寒,岂有如此巧合,不过看这样子,的确是偶感风寒,再看种浩也是一脸认真,这可如何是好。不觉心烦意乱,左右为难,马上安慰道。种浩也道:“太上皇,白大人与微臣,看到太上皇如此,又见太妃娘娘如此,于心不忍。想必皇上也会明白。”

宋徽宗假装惋惜之意,顿时仰天长叹:“朕无一日不想东京,可惜身体欠佳,不可劳顿,还望你们回到东京,禀明皇上,想必他也会知道朕的心意了。”

不料,此时走进两个人,白时中转过头一看,心下大惊失色,心想,他们如何也来了,他们来了,一定要劝太上皇留下,这下加上种浩,一共三人,三个人对付我白时中一个人,我如何是对手,这下算是大势已去了,不由心有余悸,忐忑不安。

“你们怎么也来了?”种浩心下一怔,没想到,皇上居然胆大心细起来,他料定自己接不回太上皇,并不放心,原来对白时中也不放心,居然派他们来了。不知他们,知不知道太上皇不愿回东京之意,心下马上捏把汗。

“哎哟,二位也来了,多日不见,你们风尘仆仆赶来,真是辛苦你们了。”刘太妃一看也是一怔,看向大殿之下。

“你们怎么也来了?好久不见!”宋徽宗喜出望外,不过一瞬间又不免担惊受怕,马上微微一笑。

“太上皇,多日不见,可好?奉皇上旨意前来,恳求太上皇回驾东京。皇上日日夜夜担惊受怕,就怕太上皇在江南吃不好睡不好。太上皇如若在江南,皇上心如刀割,泪流满面。许多黎民百姓和列国使节都误以为皇上对太上皇大逆不道,不够尊敬,不够孝顺。就大大的冤枉皇上了!”听了这话,众人看了过来。

原来是张明远,张明远环顾四周,但见众人瞠目结舌,心中寻思,临行前,皇上诚心诚意,再说目下东京形式不容乐观,他父子如若勾心斗角下去于国于民并无半点好处,太上皇留在江南,截留不少粮草,开销花费也是颇多,长此以往,江南黎民百姓将深受其害,太上皇哪里知道,蔡京等人借着太上皇巡游江南之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想到这里,自然就义不容辞,前来接驾回京了,如若不推心置腹,用些言辞,恐怕难以说服,这太上皇如若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一点面子,就故作镇定,再三推辞,这就难免令人耻笑了,想到这里,马上拱手对宋徽宗拜道。

费无极也心知肚明,太上皇与皇上的勾心斗角从禅位就开启了,如若他们这般闹将下去,于国于民就是大大的灾祸了。如若女真人借机用些反间计,岂不令人瞠目结舌,故而拱手劝道:“太上皇,无极有句话,自知不当讲,不过值此国难当头,形势危急之际,还望太上皇见谅。太上皇难道忘了江南方腊之事么?童贯大人征讨了方腊,可许多黎民百姓却念念不忘。方腊造反固然为了一己之私,不得民心,故而一败涂地,此乃太上皇洪福齐天。也是太祖武德皇帝护佑!可无极所知,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