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深谋远略  忧乐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国攻打大宋围攻东京的消息,自然是天下震动世人皆知。与两国鼎足的西夏,也是不甘寂寞。乾顺雄才大略,本与大宋世代友好,没曾料想,方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成为弱肉强食之地,令人感慨万千。如若不是“海上之盟”,如若不是童贯之流,如若不是大宋徽宗的玩物丧志,如何会有如今的三足鼎立。西夏乾顺很久没有议事,四方安泰,歌舞升平。只是大辽大势已去,目下已向金国俯首称臣,令他心烦意乱。突然从东京传来消息,女真人袭击东京,已抵达黄河北岸。得知以后,乾顺更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就怕女真人突破潼关,向西推进,突袭西夏。

已是二月时节,塞上却依然飞雪片片,银装素裹,白河结冰。天寒地冻,草木枯黄,瑟瑟冷风,寒气袭人。兴庆府,西夏王宫中,群臣站班,议论纷纷。当道一座高大火炉,红色火苗,噗噗作响。映入眼帘,蔚为壮观。照的众人,红光满面。一个个热血沸腾,不知何故。

乾顺神情肃穆道:“近来金宋两国战事紧张,依寡人看来宋朝必亡。宋朝一亡,我大夏也不保,正道是唇亡齿寒,不得不防。要做好抵御金人侵袭的准备才是。尔等可曾准备妥当?”一语落地,群臣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王兄不必担忧,臣弟早已派我大军在河曲方向集结,静观其变。如若金太宗敢有恃无恐,我西夏便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突破云州也未为不可,到时候占据雁门关,料他金太宗也束手无策。”晋王察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我主大可放心,我大夏兵强马壮,岂是他金人所能撼动得了的。晋王所言极是,如若金太宗从黄河西进宋朝京兆府,他不袭扰我西夏则可,如若不然,我西夏从黑水城调兵遣将奔袭幽云十六州,看他金太宗能奈我何?”平吉出班拍了拍胸膛,斩钉截铁道。

“尔等所言极是,金人来侵,寡人必亲自迎敌,有诸位协助,自可以弱胜强,克敌制胜。不过女真人气势汹汹,不可小觑。如今所忧,乃宋朝灭亡之后,金人势大,自然对我大夏不利。尔等难道不知三国那段历史么?魏蜀吴三国之间便是如此之状!”乾顺捋了捋胡须担忧起来。

“陛下。至于书本文字什么的末将不大明白,反正金人胆敢犯我大夏,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平吉大将军信誓旦旦道。乾顺道:“平吉且先退下,寡人有要事欲说!”“是,陛下,末将遵命。”言毕平吉退了下去。

乾顺言道:“寡人决定派出使臣前往宋朝、金国,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太尉高守忠忙道:“不知我王作何打算?”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叹道:“我王,为何如此?”御史中丞薛元礼忙道:“还是从长计议为好,这女真人来势汹汹,意在速战速决。想必不久会退兵而去,毕竟宋朝兵多将广,粮草充实。如若女真人长驱直入,势必首尾不能相顾,恐怕会被宋朝各地援军切断退路,后果不堪设想。”太师嵬名安惠忙道:“我王明鉴,金国势大,宋朝势弱。我大夏不可轻举妄动,不过必得有个立场,否则战事结束,两边不讨好。如若静观其变,金人胜利,他怪我们不拔刀相助。宋人胜利了,他们怪我们袖手旁观。如若支持一方,金人自然说我们志同道合,可宋人又会说我们落井下石了。如此岂不是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了。如此就差强人意,得不偿失,岂是我大夏国所为。”

乾顺忙道:“爱卿所言极是,寡人也是为此劳思费神,不知如何决断。”“陛下,那就按我大夏福祉做出决断,如此就谁都不得罪。”太师嵬名安惠笑道。乾顺欣喜若狂忙道:“爱卿有何妙策,但说无妨。”太师嵬名安惠伸出双手,比划开来,叹道:“可派使团去往两国,各执一词。宋人跟前以示唇亡齿寒之理,金人面前可说共图天下之计。”晋王察哥不解道:“太师,如今两国战事吃紧,为何冒险前去?不如加强我军战备,方为当务之急。”文官景仁忠道:“陛下派人前去刺探军情、打探消息,实乃智慧之举,为何不可?还望晋王明鉴。”文官景仁礼又言道:“陛下,此举甚好,微臣觉之可行。”平吉不服道:“尔等文官只会舞文弄墨,如何知晓大战之事!”晋王察哥也道:“陛下,战备要紧,战备要紧!”

乾顺道:“尔等休得无礼,景仁忠、景仁礼乃我大夏博学多识之人,不可以异国之人待之,尔等可要明白,派出使臣,此乃寡人之意,如今已决,无须多言。战备当然要紧。我们可一边战备,一边出使,两相不误,有何不可?你们这些带兵打仗之人就知道舞枪弄棒,岂不闻‘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理?如若我西夏做好万全准备,料他金太宗也不敢冒险前来。小道消息早已传来,听说高丽也派人出使金国了,你们就瞧好了。金太宗也怕后院起火,故而我西夏虽委曲求全了,但只要做好准备,就不怕金太宗,你们可明白了?”“陛下英明神武,臣等愧不可及。”群臣拜道。

乾顺站了起来言道:“好啦,今日朝议至此。晋王察哥、平吉大将军,寡人有军务相商且先留下,退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