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温柔美女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不如寻常模样,也少了许多烦恼。师师姐便是如此。”明红站了起来,走到窗前,看着路上行人,一双玉手捏着小扇,转过脸来,微微一笑。赵香云撅撅嘴:“你们就是小屁孩。”“他们哪里是小屁孩,分明是小孩。”丫鬟笑道。明红破涕一笑。

“你们打哪里来?四位公子,不知高姓大名,还望见谅。”明红看子午四人,一个个也是腼腼腆腆,殊不知也是装模作样。“子午、普安、余下、武连。”赵香云马上一一介绍开来。

“我是月儿。”丫鬟笑道。“月儿圆,月儿弯。月圆就吃小乐团。”武连打趣起来。余下毫不示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人忍俊不禁。

“月儿,给李大嫂叮嘱一下也好,各种口味的冰雪都来一份,让公主殿下和四位公子尝一尝好了。”明红吩咐月儿去要些冰雪。“姐姐客气了,不用那般麻烦。”赵香云大手一挥,马上对子午四人微微一笑:“坐,请坐,别站着了。”子午四人坐了下来。明红也坐了下来。只有赵香云走到窗边,看着外边,东张西望起来。

“子午,你哪里人?”明红问道。子午道:“我是京兆府人。”“我也是京兆府。”普安笑道。余下不甘示弱:“我也是。”“我们都是京兆府人。”武连看着明红,不觉缓过神来微微一笑。“可读什么书了?”明红又问。“不喜欢读书。”四人摇摇头。“姑娘是哪里人?”子午问道。“我是东京本地人,家父早年开个染坊。后来慢慢长大了,遇到许多文人墨客。后来遇到师师姐,跟她学乐律唱曲,也算是糊口饭吃。”明红道。“姐姐遇到哪些文人墨客了?”武连追问。“皇上啊。”明红道。“姑娘进过宫?”普安诧异万分。明红爽朗一笑:“那倒不是,是皇上来见师师姐,我端茶递过毛巾。皇上走后,才知道。”“既然是东京本地人,自然对东京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还望姑娘赐教?”子午心下喜乐无比,马上找些话题,意欲和这明红说话。“我最喜欢听故事了,不知明红姐说些什么有趣的事情。”赵香云马上快步走了过来,坐下来微微一笑。

“这东京城虽说有许多风俗习惯不断在变化,可也有些一成不变的地方。”明红看五人饶有兴趣,就介绍开来:“这东京人每年要过的节日很多,诸如元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这些节日,东京府衙都会放假几日。另外,七日长假有五个,分别是:元日、元宵、寒食、天庆、冬至。以上众多节日之中,这东京汴梁城以冬至、元日、寒食为三大节。节日过的喜庆热闹,也欢快隆重。说起咱东京,不得不说这夜市,灯笼高挂,如白昼般热闹非凡。”

正在此时,那丫鬟月儿端来盘子,里面是银器盛的各式冰雪,众人拿着边吃边笑,且说且谈。不再生疏,更相和睦。

子午问道:“听说东京的包子味道不错,炊饼也美味可口。众所周知,包子、炊饼是我北方人的所爱,虽说南食和川饭在东京颇为流行,但咱北食还是不可撼动,是也不是?”

“那是自然,咱东京有许多北食店,单说这名称就一大串呢,如徐家羹店、马家羹店、史家羹店、贾家羹店,这些都是卖羹为主的食店;馒头有‘东京第一’的万家馒头、孙好手馒头、太学馒头、糖肉馒头、灌浆馒头;包子有王楼山洞梅花包子、鹿家包子、虾肉包子、薄皮春茧包子。还有油饼店、肉饼店、胡饼店。什么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满麻。味道都很不错,而且店铺规模很大,做工讲究。精美绝伦,很受欢迎。”明红笑道。

“敢问姐姐,可有南食店?”武连追问。赵香云抢先道:“我来说,我知道。当然有了,而且还不少呢。煎鱼饭味道好极了。这南食店,各有厅院东西两廊,称呼座次,菜品精细,都是非常讲究。每碗十文钱,肉放在面里,叫做合羹。只要肉或者只要面,叫做单羹。原来用勺子吃,目下用筷子。要说东京南食店哪家最有名,还要说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首屈一指了。要说哪里最有名,还要到相国寺以北的甜水巷里才地道。”

“川饭又当如何?”普安问道。“我知道,你们总是问明红姐,烦不烦,还是我来回答好了。”赵香云举起手,介绍开来:“川饭也大受欢迎,至于这川饭,都有些什么好吃的。自然很多。你们猜一猜?”余下道:何必卖关子。“”“料你们也不知道,还是我告诉你们好了。”赵香云道。“快说,快说。”武连乐道。赵香云道:“插肉面、大奥面、大抹肉、小抹肉、生熟烧饭、淘煎墺肉、杂煎事件。”子午、普安、余下、武连只听的晕头转向,哪知这赵香云原来也是个刁蛮可爱的小吃货,吃遍天下的小馋猫,早把东京美食知道的头头是道,难怪公公一个个都怕赵香云带自己出宫。赵香云出宫总是乔装打扮成公子哥,吃喝玩乐把个东京城走个遍也意犹未尽。

普安若有所思道:“咱大宋果然非同凡响,看看这东京城,如何就美轮美奂了。封闭的里坊不见了,开放的街巷展开了。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