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天生奇才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法主流。其结构严谨整洁,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王羲之的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推向极致,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其余的像贺知章、李隆基,也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的境界。而颜真卿也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朔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不过也别具一格,此后对我大宋书法影响不小。”“这般看来,到我大宋书法也就浑然天成,成为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直抒胸臆的法子了,想必大宋书法定会光芒四射。”刘贵妃看向宋徽宗,马上追问。

“我大宋书法尚意,此乃朱大提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一重理,二重气,三重样,四重意,也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新颖别致。如若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那我大宋,便以尚意直抒胸臆。无论是天资极高的蔡襄、蔡京和自出新意的东坡先生,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山谷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风貌立异,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我大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这菜,朕看可以叫做‘二菜’,正所谓:蔡京、蔡襄。一道菜难免平淡,二菜一到,我大宋书法自然是美味佳肴,秀色可餐了,是也不是?许多人说蔡太师飞扬跋扈,权倾朝野,朕看言过其实,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如若蔡太师没有什么真本事,岂不是朕有眼无珠了,那便是大大的一派胡言。”众人乐此不彼,不过张明远、费无极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宋徽宗自以为是,也不必耿耿于怀。种浩暗笑,段和誉也不以为然。只有刘贵妃心知肚明,蔡京的书法和文章的确都不错,只是做了官,难免为人就被指指点点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