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几日,乾顺的命令已下达到萧关西夏总兵将领手中,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便率众离开京兆府赶往萧关。宋使三十余人紧随其后,众人跨马过萧关,西夏骑兵一个个昂首挺胸,神采飞扬,列队迎候宋使团。张明远、费无极面面相觑,心里暗叹,果然是党项风范,气度不凡。张叔夜也对宋使介绍说,萧关乃西夏要冲,过萧关便是西夏腹地了,这黄河就不远了。张叔夜等人进入了西夏境内,抵达西平府。一路上,但见黄土高坡,天高云淡,雁阵盘旋。
张明远跨马之际看向张叔夜,随即问道:“想必西平府是西夏自称,不知我大宋叫什么,还望大人赐教?”“明远如何询问这个?”张叔夜拽了拽缰绳,捋了捋胡须,神色疑惑之际,反问开来。
张明远跨马看向远方,又回过头看向张叔夜道:“大人,晚辈素闻西夏敢于分庭抗礼,不过这地名还是依葫芦画瓢,学了我大宋,还是逃不出我大宋手掌心去,是也不是?”费无极给张明远使眼色,示意他不该问的别问,可张明远却不睬。张叔夜见状,只是付之一笑,并不马上作答,只是点了点头。见张叔夜这般,张明远也不好追问,虽说心里并不痛快,可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微微一笑,看向远方。费无极早已猜出张明远的八九分心思,心里乐个不住,谁让他自讨没趣。
宋使也策马之际喜笑颜开,一个个乐此不彼。一瞬间,大队人马,渐行渐远,嘚嘚作响,尘土飞扬。片刻,来到黄河边,只见,岸边绿树成荫,草色青青,牛羊游荡,远处波光粼粼,鸟雀高飞。
正在众人默然不语之际,张叔夜突然对张明远答道:“这西平府便是灵州,这灵州在当年唐代作为边关重镇,曾几何时,唐太宗李世民驻跸灵州时,何其傲视天下,雄才大略。这唐太宗也是喜好舞文弄墨,他曾写下一首帝王之气的诗作,此间可是抒发了他出征灵州不战而胜的喜悦,在如此塞上边关,乃是蔚为壮观了。”“大人可还记得唐太宗那诗歌,如若吟诵几句,也让晚辈受益匪浅了。”张明远又惊又喜,颇为满足,顿时喜笑颜开道。费无极暗思,原来张叔夜在熟思,故而没有马上作答,明远果然有面子。
张叔夜道:“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明主,这首诗,本官很是喜欢,倒也记得,说给你们听一听,也无妨。”说话间,随即吟诵道:
塞外悲风切,交河已结冰。瀚海百重波,阳山千里雪。
回戌苍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辑,车徙振原隰。都慰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戍衣,灵台凯歌入。
张明远赞道:“大人记得如此清清楚楚,令人佩服。晚辈倒也想起了一段佳话,也有几句名言。晚辈读唐诗时颇为留意,素知唐代诗人王维曾于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过原州、灵州时也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说话间,也吟诵开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言一出,张叔夜不觉陷入一阵沉思,一个帝王、一个诗人都在此处留下了诗篇,这不禁令人感慨,可最为触动人心的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无法控制局面,公元七百五十六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曾在灵州城南楼即位称帝,他就是唐肃宗,因此对文史甚为了解的张叔夜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会有些感伤了。过去唐代的边关重镇,到了我大宋,如今却没能收复,倒成了西夏国中一座城池,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思绪飘飞。想到这里,张叔夜极目远望,神情肃穆。眼圈一红,不觉热泪盈眶。
费无极笑道:“我倒也记得一首唐诗,也对灵州做了赞美,令人印象深刻。“何不吟诵出来,让我听一听,如何就印象深刻了?怕是自说自夸,自以为是。”张明远道。费无极瞪了一眼张明远,闷闷不乐。张叔夜微微一笑:“明远不必小看,无极切莫过谦,快快吟诵出来。”张明远尴尬一笑,费无极马上兴高采烈,吟诵开来: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这是大唐诗人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里的诗句,算是最早赞美灵州为‘塞北江南’的诗歌了,的确名不虚传。”张叔夜捋了捋胡须,赞不绝口。“不知这‘塞北江南’的美名,从何而来?素闻江南,尤其苏杭,乃是人间乐土。如若有了‘塞北江南’的美称,恐怕后人也会追问,从何而来。既然是‘塞北江南’自然声名远扬。”张明远下山后,总喜欢问东问西,追问世上许许多多的学问,如今遇到这般饶有兴趣的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