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观兰亭贾文和问对  三国风云之步步沉浮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安十三年冬,辽东太守襄平侯公孙度与袁尚,袁熙兄弟,乌丸余部首领楼烦在辽西歃血为盟,共同举兵南下,合大军足有二十余万,扯地连天,旌旗遮天蔽日,斗志昂扬地过卢龙塞,鼓角之声,震天动地,来势汹汹地扑向幽州蓟城。

而幽州刺史阎柔,都尉牵招猝不及防,难以抵挡,派人向邺城求援,而邺城留守华歆接到边线急报,大惊失色,不敢怠慢,连忙派遣探马快马加鞭地飞往荆州前线报信。

就在邺城留守华歆为幽州之变而心惊胆颤之时,而远在东吴的刘琚却在兰亭的兰渚山上与谋主贾诩在小亭之中对弈下棋,神情专注而从容。

兰渚山一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澈,映带左右,乃山阳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一条约合数丈的溪流从山前奔流而过,水流湍急,拍打在沿岸礁石上,溅起朵朵浪花,而左近有座凉亭,名为流觞亭,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

酒香袅袅,温婉的婢女在一旁温酒,一举一动间婀娜多姿,待温酒毕,万福一礼,施施然退下。

额前青丝飘逸,刘琚从棋鉢中取出一枚白玉棋子,轻轻地放在一颗黑玉棋子边第一格,淡然笑道:“文和,以你观之,本将这步棋落得如何?”

贾诩轻酌一口温酒,顿感浑身舒爽,捋着山羊须,双眼一眯,闻其言而知雅意道:“此等好棋步步为营,堪为神来之笔。”

刘琚举起酒盏,轻轻转动酒盏,淡定笑道:“天下宛如棋局,河洛居盘中,世人常言欲争天下者必得中原,中原乃天下正统,然本将不以为然,有利则必有弊,中原乃四面受敌之地,善谋者以天下为棋盘,则能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谈笑间攻城拔寨如探囊取物,上谋者先曲四角,中谋者看重边棱,下谋者攻取中腹,若居于幕后,则无往而不利。”

”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还望主公指教。”贾诩略有所思似问道,

“文和但言无妨。”刘琚嘴角一翘,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道,

“据老夫所知,去岁曹公北征乌丸,阵斩蹋顿单于,袁氏兄弟遁至辽东,为公孙康斩首,呈于邺城,不知为何袁氏兄弟如今却死而复生?”贾诩叹道,

刘琚淡淡道:“此事不瞒文和,本将麾下有一商队,手下家大业大,结交江湖三教九流之辈不计其数,比如西域懂得易容术此等雕虫小技者不少,本将早先派遣伊机伯为使臣,出使辽东与公孙康互为海市,前番伊机伯以三寸之舌促成三家之盟,后献计以两个死囚易容之,斩首过后传至邺城,如此而已!”

贾诩点点头,恍然道:“果真如此,主公瞒天过海,借尸还魂之计真乃高明,老夫不及也。”

刘琚摸着颔下有些扎手的胡茬,笑道:“与赤壁这步棋相比如何?”

“赤壁之局乃博弈之局也,构思奇异,局中有局,虽甚为难得却亦乃险局,主公为何对周公瑾有如此信心?曹丞相纵横中原数十年,雄才大略,岂可小觑也?”贾诩皱起眉头,显然对刘琚的赤壁布局行险不敢苟同,

“呵呵!文和心有疑虑,倒是意料之中,不过敢问文和,若你为江东大都督,面对此等危局如何应对?”

“若身居此位,定会仗舟楫之力初战挫敌锋芒,以振己方士气,与敌军隔江对峙,往其军中散播谣言以乱其军心,待其主帅骄纵,抑或军粮不济,自会退兵。”贾诩谦逊道,

“非也,曹公眼见鹤蚌相争,自以为渔翁得利,本将倒以为以公瑾为人,必使出诈降之计,再辅以火攻,曹军可破也。”刘琚自信笑道,“曹公为人多疑猜忌,前番虚虚实实之局,皆为烟雾,只须谋划得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文和以为然否?”

“主公,然今隆冬时节,西北风而至,岂能火攻之?岂非自取灭亡?”贾诩脸上的皱纹似乎平展了不少,然而闻言过后,稍一凝神,额头上的皱纹更是深了几分,

刘琚坦然自若道:“公不闻孔明乎?孔明之能惊才绝艳者,盖其上通天文阴阳,下知地理百家,于行兵布阵之学,谋划诡断之道莫不精熟,兼治政济世,临行前为此卜上一卦,一入隆冬十二月,便有几日风向转变之日,今东风将至,何愁大敌不灭?”

贾诩恍然道:“即便如此,曹公麾下不乏荀公达此等智能之士,未必不能窥破此计?”

刘琚笑了笑,对贾诩道:“文和,本将不如曹公者有四,孤身刺董,传檄讨贼,人望而畏之,此一也,将十万之众,与袁氏争衡,望麾而进,前无横陈,此二也,温古知今,横槊赋诗,驾驭英雄,包罗俊异,此三也,亲爱士卒,统帅大众,上下咸悦,人尽死力,此四也,然本将却建勋立业,驱策群贤,与曹公争衡,何也?惟凭有一点罢了,算略比之略有所长,窃人心而得天下。”

言讫刘琚负手立于亭前,缓缓道:“不瞒文和,据细作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