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突然打断了宁君的话,大笑道:“司马夷杀来于我何干?你不会再让我去抵御司马夷吧?”宁君道:“司马夷若是攻占了留城,沛县也就完了,这就叫做‘唇亡而齿寒’。再加上司马夷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沛县陷落了,将军也就没有了立锥之地,况且您的家人还落在魏国人的手里?”沛公一听这话,大怒道:“我举义兵就是为了攻打秦军,留城保不住,不能说沛县有危险!你再敢说沛县完了的话,我就叫人砍下你的脑袋!”樊哙等人就故意拔剑示威。宁君惊慌失措道:“刘将军,上次战败确实是我的过错,我这次前来就是专门向您道歉的:请将军念在楚地百姓的份上,急人所急,原谅我上次的过错,请您尽快随我去留城商议破敌之策吧?”沛公怒斥道:“你们君臣反复无常,根本不讲信义,我也绝不会再替你们去战斗!”
宁君见沛公怒气未消,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忽然发现从后面走出了一个人,此人文质彬彬,气度不凡,好像在琢磨什么事情。宁君就鼓足勇气问:“先生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刺秦英雄张良吗?”张良见问,上前施礼道:“我是张良,英雄不敢当。”宁君见此人果真是张良,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般,连忙道:“先生当年刺秦的壮举天下谁人不知?可是现在一个小小的司马夷却无人能抵挡啊!”子房就问司马夷有什么能耐。宁君确实也很聪明,就用激将的口吻道:“他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相县,还扬言要踏平留、沛二地,活捉楚王和……”沛公就问还有谁。宁君小心谨慎地回答:“就是将军您啊!”沛公一听这话,愤声道:“我要和秦军决一死战!”子房爽快道:“司徒大人,你前面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沛公不是不想攻打司马夷,只是司马夷率领十万大军,沛公哪有力量抗衡啊?”宁君忙道:“只要刘将军能够摒弃前嫌,愿意与楚王合力抗秦,楚王愿意把留城所有的兵马交给将军指挥!不论胜败,楚王绝不再派监军干涉您用兵!”子房一愣道:“此话当真?”宁君立即表示:“绝不食言!”
子房就对沛公道:“司马夷攻占了相县,他一定汇聚了各路的力量,虽说没有十万之众,但也有数万兵马,还扬言要踏平留、沛二地,这简直是太猖狂了!现在形势紧迫,请沛公摒弃前嫌,前往留城和楚王共议破敌之策?”沛公那能不知道联楚抗秦的重要,只是怨恨宁君罢了。现在经子房如此一说,就立即答应去见楚王。宁君非常高兴。沛公就留下了萧何和纪信把守沛县,然后率领所有的将领,点起二千五百名士卒,即刻向留城进发。
沛公来到留城,先把兵马驻扎在城外,然后和张良、宁君进城来见楚王。这次楚王一改上回的傲慢态度,十分热情地接见了沛公,并对子房先生赞不绝口,然后对沛公道:“若是司马夷打了胜仗,攻占了相县,不日就会来攻打留城和沛县,所以把将军请来共议破敌之策。”忽然有军探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告:“大,大王,司马夷攻占相县后,为了报复,竟然屠城泄愤,相县城中血流成河,现在司马夷又率领秦军向留城杀来啦!”楚王听到这个消息,惊得不知所措,就对沛公道:“寡人给刘将军调拨三千兵马,请将军率领他们前去迎敌如何?”沛公听楚王给他三千兵马,就道:“三千兵马怎么能抵挡司马夷的十万大军?这不是让我白白去送死吗?”楚王道:“可是留城也就这点兵马了。”子房却淡淡一笑,道:“自古用兵在精不在多,既然大王给了将军三千兵马,再加上我们沛县的二千五百人,我看打败十万秦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众人听了子房先生的话,都感到十分震惊。子房又接着道:“不过我有言在先,这三千兵马必须由沛公亲自指挥,否则将无法战胜强敌啊!”楚王就保证道:“寡人绝不派监军干涉你们用兵!”沛公就和子房告辞出来。
楚国的军士早已在城外候着,沛公将人马合在一处,和子房先生检阅了队伍,总共有五千五百名军士,大家就向萧县进发。军队刚刚离开留城,子房就让军士们擂鼓吹号,大造声势。沛公不解其意,担心打不过司马夷。子房却谈笑风生,丝毫不把秦军放在心上,只是派军士不停地打探。大家走了一程,突然探马来报:“刘将军,司马夷汇集砀县、相县、芒县等处的兵马,号称十万大军,已经到了萧县。”沛公忙问如何迎敌。子房沉思片刻,胸有成竹道:“我们就用‘围魏救赵’之计打败司马夷!秦军充其量也就几万人,不过比我们多的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决不能正面去拼。”沛公就问如何用兵。子房道:“砀县是郡府所在,如果去攻夺,司马夷肯定要来救援。就是他不去救砀郡,留城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攻破,况且还有秦嘉的上万军马驻扎在彭城,当他听到司马夷攻打留城时,岂能坐视不救?如果我们成功地袭取了砀郡,再回过头攻打泗水郡,司马夷就一定撤回来救援,就在他经过的路上埋伏一支兵马……”子房说最后一句话时,语气显得非常的坚定。他顿了顿又说:“我料定司马夷根本没把我们放在心上,因此此番肯定要吃败仗!”沛公就听取了子房先生的方略,果断下令道:“折而向西,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