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的小吏,真是上对不起古圣先贤,下有负那些黎民百姓啊!”
曹参惊奇地看着萧何,似乎明白他要说什么了,就替萧何斟满一杯酒递上。萧何接过酒一饮而尽。曹参见他如此痛快,又斟满一杯。萧何接过酒道:“如今,秦国推行督责之术,纲纪败坏,暴政愈烈!人们都挣扎在死亡线上,你我岂能袖手旁观?”曹参道:“我们只是一介小吏,能有什么办法?”萧何用手敲着桌子道:“商朝的伊尹当初也只是一介匹夫;还有吕望、百里溪他们,起初都是普通人;还有那个吕不韦,哪一位是天生的尊贵呢?可是他们都能乘时而起,待机而动,最终建功立业而名垂史册!现在陈胜率先发难,四方英雄纷纷响应,这将使豪杰纷起之时。我听说陈胜也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戍守边防的小卒,他尚且不畏强秦,揭竿而起,难道我们就不如他吗?”
曹参吃惊道:“大人也想背秦应楚吗?”萧何就起身坚定道:“见时而动,应运而起,方为大丈夫!”曹参慌忙起身关好门窗道:“大人有此志向,小弟我一定鼎立相助!您说应该怎么办?”萧何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你我志同道合,我的想法你一定会支持。”曹参激动地问:“您早就有拯救天下的志向,我岂能不知?现在郡中有何反应?”萧何道:“郡守不仅不应楚,反而全城戒严,现在听说秦军已经出关,就鼓动军民要镇压起义。暴秦无道,杀人如麻,我不愿同流合污,故而来此和你商议。”曹参欢喜道:“让我怎么做,请您赐教?”萧何道:“明天我俩就去拜见赵县令,劝他起兵应楚。”曹参道:“他若是不答应呢?”萧何胸有成竹地道:“我自有话说,他一定会答应。”二人商量妥当,又连饮数大杯,然后开怀畅笑。有诗赞道:
把酒堂前杯已空,书生仗义定乾坤。
谁知一语谶天下,成就汉家四百春。
次日一早,萧何和曹参来见赵县令道:“我听说百姓都在热议陈胜之事,不知赵大人有何打算?”县令惊讶道:“我正为此事犯愁,想不到萧大人来了。您从郡中来,不知郡守大人是什么意思?”萧何道:“郡守大人叫我来号令沛县的民众响应起义,我赶来和您商议!”赵丰道:“既然郡守大人要应楚,我还有什么话说!不过秦法严苛,我按秦律处罚了不少百姓,他们对我恨之入骨。”萧何道:“大人勿虑,天下之人都想摆脱秦国的统治。听说现在楚、赵、燕、齐、魏等国纷纷独立,许多豪杰都杀他们的上司响应起义。秦、楚本是世仇,我们都是楚国人,如果不尽早举事,怕百姓一旦叛乱,他们的矛头就会对准你我!”
赵丰听后紧张道:“确实是这样的,可我担心百姓不听从我,该怎么办啊?”萧何道:“大人言之有理,我们是秦国的官吏,若要举兵,沛县的豪强子弟肯定不会服从,请您把以前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凭着他们的力量来辅佐您,沛县的豪强子弟谁敢不听?”县令吃惊道:“您说的是刘季吗?”萧何道:“正是。此人躲避秦法的追捕,对秦国深恶痛绝,大人若要背秦应楚,须有此人相助。您先赦免他的纵徒之罪,他们那帮人就一定感恩戴德,感恩戴德就会替您效命。”县令觉得很有道理,又问曹参的意见。曹参道:“我的想法和萧大人说的完全一致,现在山东五国都已独立,我们若是没有行动,一定会遭到奸人的暗算!”县令就郑重的对萧何道:“不知刘季在何处,谁能召他前来?”萧何道:“尽快派人打听,若有人知道刘季的下落,就立即召他前来。”县令犹豫了一下,道:“此事就由萧大人来安排,希望越快越好!”
萧何和曹参于是走出了县府,正好碰到了任傲。任敖见是萧何,赶忙参见。萧何就把县令要起事的事情告诉了任敖。任敖大喜道:“如此真是太好啦,应该先到刘亭长家中去打听一下,也许他们暗中联络过。”说着就把前些日子放走吕雉的事情告诉了萧、曹二人。萧何喜道:“若是这样,就烦你走一趟吧?一定要尽快找到刘亭长,此事耽误不得。”任敖就立即赶往丰邑去了。
樊哙下山也来到丰邑,就在四乡里收购鲜肉和美酒,把刘季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突然有庄客来报,说官府派人来捉他。樊哙闻言大怒,就立即操起宰牛刀直奔庄外。
任敖来到丰邑,听说樊哙就在庄上,简直高兴极了,就直奔樊家庄而来。这时樊哙已经来到庄门前立马站定。任敖远远地看见就拍马跑了过来。樊哙突然一声暴喝,声若巨雷。任敖的马儿受道惊下,前蹄扬起,就把任敖掀翻在了地上。任敖跳起道:“你为何如此?”樊哙哈哈大笑道:“你来抓我,也不带上千儿八百的,就一个人来,这不是太小瞧我了吗?”任敖苦笑道:“我不是来抓你的。”樊哙道:“你不抓我,来此何干?”任敖道:“快快进庄,有事相告。”樊哙这才下马,就把任敖领到庄上。任敖就把萧何要召刘季回来反秦应楚的事情说了一遍。谁知樊哙根本不相信,还取笑道:“你这家伙,莫不是想骗我大哥来,再把他给杀了,对不对?”任敖赶紧解释。可是樊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