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武臣称王救家人  英雄问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信君得了邯郸后非常高兴,狂欢了数日,对蒯彻礼遇有加。张耳因见蒯彻用‘传檄定千里’之计替武信君拿下了一个郡,心里很是不安,就对蒯彻态度冷淡。蒯彻知道他是个嫉贤妒能之辈,也不计较。有一天就向武信君请辞道:“将军有幸听了老夫的话,使百姓免遭杀戮之祸,我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应该离去了!”武信君听说蒯彻要走,非常不舍,就挽留他。蒯彻哪里肯听,执意要走。武信君只好拿出重礼酬谢。蒯彻推辞道:“老夫漂泊大半生,目睹了六国的灭亡和秦国的大一统,不管是谁兴还是谁亡,都是老百姓的苦啊!老夫就是不愿看到百姓无辜流血才来献计,幸而将军用了我的计策,真是欣慰至极。现在还有周围的土地尚未取得,就请将军广布恩德,刚柔并施,慢慢地攻取吧。”武信君就答应了,然后专门设酒宴给他践行。

席间有张耳、陈余陪同。张耳见蒯彻要走了,才高高兴兴地说了几句话。蒯彻对武信君道:“我走之后,请将军尽快派兵封锁井阱关,秦军一定会从哪里出来镇压,一定要阻止他们出关,切记,切记啊!”武信君感激道:“您老的话我不敢忘记,遗憾的是留不住先生,不知您将要去哪里?今后我还要到哪里去拜访先生呢?”蒯彻淡淡一笑道:“老夫去我该去的地方,将军也不用再找我啦。”武信君就亲自把蒯彻送到了城外。临别时,蒯彻又说:“老夫还有一事相告,请将军一定要有所防备。”武信君就问是什么事情。蒯彻道:“将军虽然得了邯郸郡,可是秦将新降,人心未附,尤其是李良,我观此人言语放荡,傲慢无礼,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您一定要防着他啊!”武信君道:“他已经投降了,难道还有二心吗?老先生是不是多虑了?”蒯彻就笑着将一封盒书交给了他,让他拿回去仔细琢磨,然后就告辞了。蒯彻就这样走了,走的非常潇洒,也很泰然,这仿佛与这座欢腾的城市极不相称。有诗叹蒯彻道:

五霸是非冷眼过,七雄事业转头空。

半生阅尽人间世,只把苍生揣胸中。

武信君送走蒯彻,来到城中,就对张耳道:“你为何不挽留蒯老先生呢?”张耳道:“区区乡佬,留他何用?请大将军以国事为重,不要为一个小计谋而去惋惜那个村叟!现在我有大事相告,请将军洗耳恭听!”武信君本来要将盒书拿出来给张耳看,可是听他这样一说,就没有再提盒书的事,就问有什么大事。张耳就毫无顾忌地直呼陈胜的名字道:“陈胜自从在蕲县起兵,占据了陈郡,就自立为楚王。将军现在同样率领兵马,大小也经历了数十场战斗,攻取了两个大郡,也应该称王啊!”武信君听说称王,就惊得目瞪口呆,愣了半晌道:“大王让我们来攻取土地,怎么能私自称王呢?”张耳激动道:“当初陈胜也是自己做主称王的,现在将军称王有何不可?况且只有这样做,您今后才能免遭杀身之祸呀?”武信君吃惊道:“这话从何说起?”张耳道:“将军想想:陈胜无缘无故地杀了葛婴将军,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他很能打仗,攻取的土地太多了吗?而您的功劳现在也已经在一般人之上了,这必然会引起陈胜的不满,他今后怎么能容得下将军呢?所以只有您尽早南面称王,才能摆脱杀身之祸!此乃肺腑之言,还望将军三思。”武信君道:“葛婴被杀,就是因为他私自立了楚王的缘故。”张耳道:“可是葛婴后来得知陈胜自立为王后,就杀了他立的王前去请罪,最后还是被杀掉了。这是因为陈胜害怕葛婴将军今后会超过他,正是葛婴挑战了陈胜的底线,使陈胜感觉到有人要夺他的权了,所以才动了杀人之念。”武信君道:“先生说的却有道理,那我们一旦有此举动,陈王也会立即加兵于赵啊,那样的话,一个强大的秦国还没有消灭掉,而又多了一个仇人,这不是自树其敌吗?”张耳道:“楚国正在派兵灭秦,他对付秦国还没有把握,怎么可能腾出手对付我们呢?”武信君就沉默不语了。

当晚,陈余又鼓动了邯郸的一些名士来见武信君道:“大将军,陈胜当年也不过是田间一耕夫,可他夺取城池后就心安理得的自立为楚王,而将军同样率领军队,披坚执锐,经过数十次的激烈战斗,才占领了赵国,功劳不在楚王之下。拿您现在的名望,岂能再服从那个戍卒的节制?哦,是楚王,不是戍卒,我们说错啦!”大家说这话,是有意提醒武信君:楚王就是一个普通人,不要去崇拜和迷信,然后又接着说:“所以就眼下的形势看,大将军还是应该自立为赵王,只有另立了门户,将来才能成就五霸的功业,这真是上上策啊!”武信君沉默了老半天,犹豫道:“你们说的固然有理,可我的家人在陈城,葛婴因为立王才招致杀身之祸,这是前车之鉴,我岂能害了我的家人呢?”张耳这才明白了武信君不答应称王的原因了,于是挺身而出道:“请武信君放心,我张耳以项上人头担保:您称王后,陈胜一定不会害您的家人。”武信君问为什么。张耳回答:“秦国还很强大,周文入关,虽然接连获胜,可义军毕竟没有打下咸阳,虏获秦国的皇帝。所以说强秦未灭,陈胜就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