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蒯彻献计定邯郸  英雄问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一定会答应。”武臣此时已经喝醉了,心中早已激动不已,就道:“我去索要封号,不知别的将领怎么看?”张耳道:“大丈夫建功立业,管别人怎么看,将军只管放心去做,我必定辅助您成就霸业!”武臣大喜,就立即派人到陈诚请示封号。

使者来到陈诚,先说军事进攻非常顺利,然后就请示封号。陈王听罢大怒道:“自古给有功之人加封,是考虑功劳定封号,哪有自己索要封号的道理?”上柱国蔡赐道:“大王,将领们有攻城野战之功,不追加封号,就不能鼓舞士气。”陈王正要发火,王植赶紧示意他不要动怒。陈王于是斥退了使者,然后道:“将领都有野战之功,唯独武臣索要封号,是何道理?”王植道:“武臣是个粗人,哪会有如此多的想法?这一定是张耳的意思!此人极有城府,我早就说过他会捣乱,现在果然如此吧?大王若是不答应,他们就会违抗您的命令。”陈王怒道:“现在就把那个老贼张耳召来问罪!”蔡赐道:“此人奸诈难测,非葛婴可比,请大王三思。”陈王就问应该怎么办。蔡赐道:“就按他的请求封赏,先稳住他,否则将领变心,大事去矣!”陈王忿忿不已,但无可奈何。

随后陈王就派使者来到濮阳册封了武臣。武臣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武信君的封号,高兴得如同吃了兴奋剂,就在府堂上大摆宴席,款待张耳和陈余。十几天后,各路都来报告,说东郡的属县全部投降了,唯独范阳令拒绝投降。武信君大怒,就决定亲自攻打范阳城。

范阳令徐仁贤,人称徐公,四十岁左右,长的很憨厚,听说义军攻克濮阳和其它的一些地方时把秦国的官吏全部活埋了,就吓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于是号召军民坚决抵抗,决不投降。一天,徐公正在巡城,突然看见城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吵吵闹闹,就问是怎么回事。城下有人大声回答:“大人,有个糟老头儿,疯疯癫癫的,一定要见您。我们怕是奸细,不让他进来,他就大吵大闹。”徐公想了想,道:“让他进来吧。”军士们就让老者进城。老者嘴里哼哼唧唧,大摇大摆地进城了。

徐公走下城来接见老者,发现他不修边幅,胡须花白,高高的颧骨,长眉下垂,手里还拎着个酒葫芦,五六十岁的样子,既像读书人,又像流浪汉,摇摇晃晃,样子很是滑稽。徐公见此,就作了个揖问:“您老尊姓高名?来此何干?”老者答道:“老夫姓蒯名彻,云游四方。今见大人快要死了,因此前来吊唁!可是您一旦听了我的话,就能转危为安,所以我又向你祝贺!”徐公听得莫名其妙,道:“什么?什么?你说什么?”老者笑道:“老夫见你大祸临头,所以前来救你。”徐公见此人出言不逊,心想必有来头,就恭恭敬敬地问:“前辈不必故作神秘,有什么话就说吧?”蒯彻冷笑道:“你让老夫站在大街上说话?”徐公于是赶紧邀请他来到了府内,就以客礼让蒯彻坐在上首,然后毕恭毕敬地请教。

蒯彻这才侃侃而谈道:“大人身为范阳令已经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您用秦国的法律不知处决了多少百姓,有剖心挖肺的,有割头砍足的,有黥面刺字的,使多少人成了鳏寡孤独,也毁了他们的家庭,因此老百姓都非常怨恨你。不过他们不敢报怨,就是因为有秦法存在。现在天下大乱,秦法已经不能正常实行,所以大人怕是要大祸临头了。现在楚国的军队已经打下了濮阳,听说张楚王已经封武臣为武信君,一旦他的军队兵临城下,城中的百姓肯定就会借此机会报仇,他们都会拿起锋利的武器,突然来刺向你的胸膛!大人,老夫故而前来为你吊唁,这难道错了吗?”徐公大惊失色道:“您老说的对极,正是这样的,我该怎么办,请您救救我吧?”徐公说罢,竟然扑腾一声跪在了地上。蒯彻大笑道:“大人勿急,等楚军来时,老夫就替你去游说武信君,必定能转危为安,因祸得福,所以我又祝贺大人!”徐公听罢,慌忙设宴,答谢蒯彻。席间又问他为何来救自己。蒯彻笑道:“大人为人不坏,只不过是秦国的法令过于苛刻罢了。”徐公听了,心里才踏实下来。

次日,人报楚军果然兵临城下,将兵者正是武信君。蒯彻便告辞徐公,昂然出城,径直向楚营走来。蒯彻来到阵营前,大叫道:“蒯彻前来拜营啦,快去报告你们的头儿!”义军就把他捆来见武信君。武信君见军士们抓来了一个老头,就问他姓名。军士报告说:“大将军,他叫蒯彻。”武信君见他衣冠不整,长相古怪,就笑着问:“老头儿,我们在打仗,你来干什么?难道不怕死吗?”蒯彻突然大笑道:“老夫有一计,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河北全境!你难道只为了一座小小的范阳城吗?”武信君听了肃然起敬,立即改变了态度,道:“您有何良策?”蒯彻看着绑他的绳索道:“如此待客,是你们楚人的礼节吗?”武信君赶紧给他松了绑,然后请他坐下,就客客气气地问:“您老有何高见,请赐教?”蒯彻见武信君确实诚恳,就侃侃而谈:“我从城中来,非常清楚里面的虚实,范阳令备战已经很长时间了,光是利箭就有几大仓库,假如他们把这些箭全部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