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此次要枉杀近百位名士,天下蒸腾、民怨四起,更有绿林豪杰夜闯大牢、欲要救人,可曹丕早有防范,大军层层包围,便是插翅的鸟儿也进出不得,江湖上救援的人来了好几拨,没一个能活着回去,索性也绝了劫狱的念头。
不意这几天不知谁传出来了消息,说那失踪十几年的奇侠曹乱尘“一剑东归”,百姓们日夜翘首相盼,盼能一睹这天下奇侠的风采,更盼他或是面斥曹丕、或是拔剑出手,总归是救下人来,替天下人出了心口的这处郁气。毕竟曹乱尘这三个字,代表的是“当朝魏侯、天下第一、曹操胞弟”,三者其一,曹丕再是猖狂,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其相抗。江湖间的传闻素来如此,既然被众人寄托了希望,便是无根而起,但千万人听之闻之、心中就信之向之,毕竟天下虽大,于升斗小民,却只能寄希望于高人达士,千百年来,向来如此。市街里、朝野间、江湖中,到处是乱尘的传闻,曹乱尘三个字如雷贯耳,一会儿在西北咸阳、一会儿在关中洛阳、一会儿又到了河北邺城,如巨石入水面,天下震动不已。
七十一辆囚车辰时出得大牢,按照曹丕先前的布置,围着皇宫内城绕了一个偌大的圈子,到巳时才到了永始台下。囚车走了如此之久,平时热闹繁华的市集却鸦雀无声,达官贵人也好、黎民百姓也罢,高窗间、牌楼上、街道旁、渔船里,千千万万双眼睛盯着囚车,似乎整个城市都死了一般,只听得囚车车轨行走的嘎嘎声和华佗等人身上铁链摇晃的叮叮声。古有周厉王监谤、百姓道路以目,时隔千年,人海千变百转,百姓敢怒不敢言,犹是如此。那永始台上,曹丕衣着华衮、正襟危坐,眼观百姓们面无颜色,一双双眼睛皆随着囚车行走,他活了这么多年,未曾有如此的欢愉与满足——此事此举,整个许都、整个天下,都似匍匐在他曹丕脚下,天下人怨也好、恨也好,父亲曹操所追求的威畏二字却在他身上成了,他如何能不狂喜?可大喜之下,他心底深处却又无比的害怕——曹乱尘的传闻一出,他便大差人手查探,尽只是谣传,可传闻活灵活现,听得他心惊肉跳,再想起乱尘十几年前长安凤仪台上冲冠一怒,董卓数十万西凉精锐也未能挡着住他一人一剑,有此故事,曹丕安能不惧?人的野心偏偏是如此奇怪的东西,明明怕得要死,但眼望众生匍匐、生死在手,前方怎样的危险与后果都不在考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