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青海巡狩(2/2)  天方长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君臣用完早饭,众文武大臣便个个背弓挂箭,跨马提枪簇拥着玄宗皇帝来到北面的大草原。禁军大统领陈玄礼早就命禁军四面围住草原,将牛、马、豹、鹿、狐、鸡等大小动物从四周往狩猎圈子内驱赶。玄宗乃是马上皇帝,平素喜爱习武奔马,走进狩猎圈子内,远远望见前方不时有大小动物出没,不禁大喜,取出弓箭带领忠王、棣王、荣王、光王、鄂王、寿王、永王、恒王几个皇子率先打马冲向前去,众人紧紧跟随在后。

顿时间草原上人喊马嘶,鹿跃狐奔,鸡飞狗跳,好不热闹。大唐君臣开始了狩猎活动。

玄宗跃马奔跑了一阵,射倒了一只鹿和一只狐,方才觉得有些累了,毕竟五十岁的人了,体力不比青壮年之时。于是放下弓箭,驱马缓缓行走,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儿郎和群臣们在前面继续穷追猛赶四散奔逃的猎物。

玄宗看身边只有高力士一人,其他大臣和侍卫们都在十步开外,他突有所感,声音低低地问:“力士啊,你说朕几个儿子中,谁最有资格将来继承大统?”

高力士一惊,差点掉下马来,双腿赶紧夹了一下,他早知玄宗雄才大略,对承继大统的子辈要求甚高,而太子李瑛近年来越来越让他不满意,但还是没想到玄宗今天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当下望着玄宗惊讶地说:“圣人,这话何意?太子不是在长安好好的吗?”

玄宗叹口气:“瑛儿才疏学浅,资质平平,这些年鲜有作为,屡屡让朕不满意。朕是假设,如果不考虑瑛儿,你觉得朕的哪个儿子最适合当皇帝?”

高力士虽然在玄宗这里荣宠不二,但他为人一向谨慎,做事也极有分寸,哪里敢回答这种问题:“这个,老奴愚钝啊,圣人的皇子个个出类拔萃。”

玄宗笑骂了一声,又低低地自言自语道:“前面的这几个儿子确实也都不错,忠王老成持重、忠厚淳朴,倒是个守成之君;寿王聪明贤达,悟性甚高;恒王雄才大略,文武兼备,最像朕……”

高力士听得真真切切,一句话也没接,就是默默地陪着玄宗,心想:太子李瑛的位置岌岌可危了,说不定以后的大唐天下就是刚才玄宗说的那三位中的某一个。

时间已经临近正午,巡狩活动结束,众人纷纷返回玄宗身旁,成堆的猎物装满了几大车,玄宗命挑出一些猎物作为明日的祭品,其余的全部用来犒赏大家,君臣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

回到大营后,玄宗下旨在御营大帐内大排宴席犒赏群臣,巡狩获得的猎物大多都上了餐桌,君臣把酒言欢,直到天黑方散。

次日一早,玄宗起来之后沐浴更衣,换上衮服,戴上皇冕,在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及禁军护卫的簇拥下来到西海边沙滩上准备祭海。

西海边天高云淡,风平浪静,看来是个不错的好日子,李林甫早已安排礼部官员在沙滩上搭建了祭坛。玄宗在礼官的导引下走上祭坛,接过礼官焚好的香烛,对着海边祭拜,众臣列队矗立在祭坛下肃静观望。

玄宗祭拜过后,接过礼部拟好的祭文,神情庄重地大声诵读。祭文的内容无非是祈求西海神保佑大唐风调雨顺,国强民富云云。

念完祭文之后,玄宗转过身来对坛下的众臣道:“今日朕赐封西海神为广润公,以后此地的州县官吏须每年来此祭拜,不得有误。”

李林甫赶紧说:“遵旨。”

一阵热闹的活动之后,祭海仪式结束,玄宗回到御帐休息。

下午,众大臣走进御帐参见玄宗,裴耀卿奏说:“圣人,如今巡狩、祭海都已完毕,圣驾是否明日启程返回?”

玄宗轻松地喝着茶,并没有直接回答右相的问话,而是招呼大家坐下。然后问王忠嗣:“忠嗣,此处原为吐谷浑之地,你给朕讲讲吐谷浑的事情。”

王忠嗣想了想,答道:“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其先祖曾在辽东地区游牧屯聚。后来在西晋时由慕容吐谷浑带领一部分族人脱离辽东西迁,几经辗转三十余年,最后来到青海之地定居。慕容吐谷浑的汗位传至其孙慕容叶延时,在青海定居的族人将吐谷浑之名定为新的族名。而后又经过数代人的发展,吐谷浑不断兼并周边部族,以河湟地区为中心,逐步向青海、西域东南发展,终成拥有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国土的强大之邦。”

“但到了隋朝一统中土时,吐谷浑开始受到隋军的攻击,都城被攻陷,其故地尽数纳入隋朝版图,吐谷浑被灭国,余部逃窜至党项之地蛰伏。然而隋朝建国时短,此后天下大乱,吐谷浑余部乘机潜回故地复国。而后我大唐扫灭群雄重新一统中土后,太宗皇帝命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将统领六路大军,再次将吐谷浑灭国,逃往外地的吐谷浑可汗被其手下所杀。太宗皇帝为安抚吐谷浑旧部,随即将入朝为质的慕容顺立为吐谷浑汗王并送至青海。但长期作为质子的慕容顺归国后难以服众,不久吐谷浑内部叛乱,慕容顺被其部将斩杀,其国人再立其子诺曷钵为主。至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