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苦不堪言,据报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状。”
众臣闻听监察御史高昌救灾遇难,尽皆失色。玄宗脸色忧郁,问:“众卿,可有良策?”
户部侍郎萧炅出班跪奏:“户部尚书暂缺,臣等主理户部,才疏学浅,不能替圣人分忧,请圣人责罚。”张说罢相后,原户部尚书宇文融也被玄宗打发到外地做刺史,户部尚书一职至今空悬。
玄宗摆摆手说:“现在不是责罚之时,关键是要制住蝗灾。虽然今年蝗灾不同以往,但户部处理此事多年,难道就没有一点治蝗方略吗?”
萧炅回答说:“以往蝗灾,户部会同地方官吏救济灾民的同时或祈祷、或驱赶,最多不过一旬时日灾情即过,当年前宰相姚崇任上的一次蝗灾较为严重,也不过持续大半月,然今年蝗灾已横行近一月,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今之计,微臣以为只有朝廷钦差重臣前往灾区,坐镇大局,动用全国之力,或可降服飞蝗。”
御史大夫崔隐甫也奏道:“圣人,御史台一直协同户部处理蝗灾事宜,此次山东、河南蝗灾委实比以往严重得多,微臣也以为朝廷必须委派一位德高望重、深孚众望,能得各方鼎力相助的钦差御史亲自坐镇灾区,方可解山东、河南之急。”
玄宗叹了口气道:“天降灾难,蝗虫肆虐,许是天子有过,却让黎民百姓受难,朕实不忍,今日起朕斋戒十日,明日即前往慈恩寺祭拜上天。朕有过,愿一人担之,请上天责罚朕一人,祈求早日将山东、河南蝗虫驱散。”
左宰相李林甫忙说:“圣人,天灾年年有,哪里都干天子之事,况圣人为国家殚精竭虑,朝乾夕惕,造就我大唐盛世,又何来有过?圣人保重龙体,万勿自责。”群臣也纷纷劝慰。
玄宗缓了缓,对群臣说:“就依裴卿等所奏,朝廷委派一位钦命御史,前往灾区主持救灾大计,卿等三品以上官员,何人愿意领此大任?”
此言一出,宣政殿内刹那一片安静,众臣互相瞅看,只见右相裴耀卿起身上前一步奏道:“圣人,微臣不才,愿奉旨前往。”
玄宗摇了摇头:“裴卿,你是宰相,负责全国事务,九龄又卧病不起,朕早晚有事还得找卿与林甫商讨,卿不宜离开长安。”
玄宗又想了想,随后望向众位皇子说:“朕想,此次救灾干系重大,一般品级官员恐无法调动各方资源,宰相又不能擅离京城,此等大事须得皇亲贵胄才能担当。诸位皇子,你们谁愿意出任钦命御史大臣,驱除蝗虫,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宣政殿内有太子李瑛以下十几位皇子,听得父皇所言,大都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个差事危险万分,之前才听得户部侍郎说上次救灾,连监察御史都命丧当场。而且蝗灾厉害,谁也没有把握治住,一时间竟无人说话。
玄宗又补充说:“国难当头,正是我大唐李氏子孙勇担重任,以示垂范的时候。”说罢看着太子李瑛和其他坐在第一排的皇子。
第一排的皇子除了太子李瑛,其他像三皇子忠王、四皇子棣王、五皇子鄂王、六皇子荣王、八皇子光王、十六皇子永王、十八皇子寿王等都是已经封王的皇子。太子李瑛心中害怕,不敢和玄宗对视,低头不语。坐在前排的皇子中,其他人也都学太子,只有寿王李瑁心中一动,想借此机会在父皇面前表现一下。正准备张口说话,却瞥见对面的李林甫冲他猛使脸色,微微摇着头,心下明白李林甫是不想让自己接这副担子。又一转念想也是,这个活凶险不说,又没把握出政绩,没必要去蹚这个浑水,就把想说的话咽肚子里去了。
玄宗本以为坐在前排的那几个已经封王的皇子会有一个出来接这个差事,可大殿上沉默了半天,皇子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心下不禁有些懊恼,正欲张口训斥,这时只听后排的皇子人群中有人说话:
“儿臣愿奉旨领命!”
玄宗闻言大喜,定睛看去,自告奋勇的不是别人,正是二十七皇子李瑱。
李瑱说完,起身走出班列,向玄宗行礼。玄宗问:“瑱儿,你真的愿意接下这副重担?”李瑱回答:“是的,儿臣虽不才,愿意为君父分忧,为国效力,为民解难。”
玄宗大悦:“瑱皇子业已成年,人品贵重,温良恭孝,自曲阜归长安以来,多次奉旨办差,屡称圣心,此次又临危受命,当加封三等亲王爵位,实封八百户*。”当即下旨:
“诏令封皇二十七子李瑱为恒王,领钦命御史大臣,赐予统领宣调山东、河南及周边州县诸官吏之权,赴山东、河南主理救灾治蝗大事。”
“儿臣谢父皇隆恩!”李瑱勇担重任。
诸皇子及群臣听见李瑱封王,也纷纷道贺:“恭喜恒王殿下!”
李瑱又奏道:“父皇,儿臣请恩准今日午后召集中书省、户部、御史台等官员去集贤殿商议救灾灭蝗方略,明日呈报父皇御批,而后立即率员奔赴山东。之前是裴相主持此事,臣也想恳请裴相午后劳驾去一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