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最后的殿试  大宋重组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让有关人都得利。朕设内阁,放手行政,官员和百姓得利;朕改革军事,所有将士得利;其实朕也得了利,朕的权力没减少,可朕的担子变轻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不就是朕的思想和你们不一样吗?思想不一样,就行为方法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既然解决这些问题,会损失一些人的利益,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补偿他们呢?

其实朕的这种殿试比你们认为那种要考试的殿试要好的多。之前的殿试选人才,有可能选到纸上谈兵的人。现在朕对他们进行依次核实,他们有没有真正才能,这一问不就出来了吗?当然,这种方法对提问题的人是要求比较高的,如果自己都不懂又如何对别人提问呢?又如何去辩才呢?

所以你们也不要这么惊讶朕的这种殿试方式。你们的思想要放开,不要拘泥于过往;要展向未来并切合实际,不可空中楼阁。”

众大臣被赵佶说得哑口无言,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赵佶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好了,不说这些啦。各位对不住,是朕太急,明知你们大多数人思想老旧,还没好好和你们上上课,就大说一通。

不过,你们回去后,要好好想想朕说的这些话,尽量全部学到脑子里去。不要让朕白费这么多口水,要不能损失的可是你们,这以后,朕可不会对你们再讲这些东西。”

章惇兴奋地说道:“是!谢圣上教导!圣上一席话,让臣茅塞顿开,胜读百年书啊!以前臣也想过改朝换代的事,想从其中找出办法来解决我大宋的难题,可是总是找不到根本。也经常想:圣上是如何这般轻而易举地解决大宋的难题的,总是想不通其中缘故

经圣上如此说来,才知道圣上是何等的远见卓识、文韬武略!怪不得圣上能得情比海深,义比天高的情义双圣的称号,原来圣上眼睛里看的是天下,脑子里装的是未来,胸中想的是百姓,肩膀上抗的是情义!臣服了!”

其他人听到章惇说道那么眉飞色舞,不由得暗暗赞叹。

赵佶说道:“章惇老儿,你就不要乱拍马屁啦,还敢套用朕的话。朕那是为鼓励军士训练说的,现在竟然被你用来拍朕马屁。信不信朕让你回去安享晚年。”

章惇急忙说道:“那不行!我怎么能这样回去安享晚年呢?我还没看到圣上一统四海呢!圣上就是打死我也不回去!”

赵佶笑着说道:“来人!送老章回去休息,看来他累糊涂了,敢这样对朕说话。”

“啊!圣上赎罪!我错了!”

赵佶说道:“好了,这次就原谅你,下不为例。”

“是!”章惇说道。

赵佶接着说道:“这次为最后一次科举,以后朕将不再举行。行政要取士到大学去选人才,军部要取士就在军校。所以内阁你们得赶紧把其他学校建起来,否则行政缺人不要怪朕没提醒你们。

至于行政怎么取士,朕不管,全部由内阁自己负责。朕还是那句话:朕要政绩。

不过朕要给你们行政提两个要求:第一,所选人才必须是各大学的毕业生。第二,可以用科举考试方式来筛选合格的人才,如朕这方法。

你们得注意几个问题:大学是培养国家精英的地方,所以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和爱百姓的思想;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素质,不能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进入大学,能进入者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还有每个大学都可以开设多个专业——除军事专业外,现在的行政部门其实就是朕所设置的专业部门。

现在我们大宋的人才很多都是文武全才,其中又有很多人才事实上是文不成武不就,包括你们在内。真正能做出成就的人一般都是年纪很大的时候,当然个别人除外。

所以要想做出更多、更大的成就得让人才专业化才行,这也是朕做的所有改革的目的之一。”

“是!”

然后赵佶又宣布道:“李刚、萧嘉惠为内阁大学士辅助章惇掌管内阁,吴用去参谋部去报道,其他的朕都已经写好,就这样放榜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