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月到中秋分外明,自古年来复一年。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他笑容满面地坐到刚空出来的座位上,酒保忙不迭地收拾着桌子,“客官,点些什么?煎炒烹炸焖溜熬炖,我们样样齐全。”

那人轻摇扇子回复着,“我吃素,等会儿再点,我在等个道友。”话音刚落,他抬起扇子向门口一指,“我等的人来了。”

打门口走过来位头裹青巾、衣着黄衫、脚下麻鞋皂条、背后负着雌雄双剑、右手执把云扫、貌如功曹使者的中年道士。这道士一眼便辨出手摇棕扇的异人,迈步近前执弟子礼,“钟离先生,弟子吕喦来迟了。”

“洞宾,来得正好,不是扬州多事,你我可要站着叙旧啦。你这是从庐山来的?火龙道友可好?”长者示意他坐下。

“先生,道人尚好。”道士赶紧回答着。

红脸庞解下腰间的火葫芦摇了摇,空空如也没有一丝响动,只好无奈地系回去。

便唤酒保拿一壶白水来,酒保虽不解其意,可还是照办了。待盛白水的酒壶端来,他从怀中取出一粒丹丸,投入壶里摇化了。

“是东华教主的丹药吧?”那道士一边问,一边接过壶去,双手握住静心运气,一股白色烟雾从掌间升腾。听壶中有咕咕气泡之声后,道士依次将两人的酒盅斟满。

说也奇怪,那壶中的白水倒出来却是芬芳四溢的美酒,他看着酒色提鼻闻了闻,“烧酒初开琥珀香,这生酒加热后气味更加香醇啦。”

同桌的笑道:“这清酒不如你那宰相府里的佳酿吧?”

“先生取笑啦。想我吕喦儿时遇马祖道一,明示我曰‘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庐则居,见钟则扣’。果不其然!几年前弟子云游京城,在此处得遇先生,那时您一袭白袍道士打扮,正在墙上即兴提诗。”他用眼睛扫视着墙边的几个人,那几个人借着酒力摇头晃脑,附庸风雅,正往墙上胡乱涂着歪诗劣句呢。

“是啊,当日我想收你为徒,度你为仙,特意在此等候,并题一诗于墙上。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清平有几人。”

“是呀,当时我还执迷不悟。”道士不知是酒劲上攻,还是自感惭愧,脸上掠过一抹飞红,“先生又用了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黄粱一梦,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使我觉醒。再以生死财色十试考验弟子,更使我大悟大彻。”

异人欣慰地看着徒弟,“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黄粱一梦这个法子可屡试不爽。大家皆是好道之人,你兼有仙根,授你道法是水到渠成之事。想当年,我为平羌将军战败躲入深山,机缘巧合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授予长生真诀、金丹火侯、青龙剑法,才有了今日的正阳子。”

“大哥等等我!”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淘气地围着道士的桌子捉迷藏。那小的甚是可爱,胆大地伸手去摸异人的圆肚皮;大的也不去阻止,只是看着好玩嗤嗤地傻笑。

“衮师,不得无礼。圣人们在研习玄妙高深、不可言明的非常道法呢,凡夫俗子怎好打扰?”刚才作诗的男孩子拉住弟弟的小手。

“噢,这孩子懂得蛮多的,你怎么知道道是不可言明的玄妙之道呢?是看过道家的书喽?”异人眼睛里闪烁着喜爱的神情。

孩子仍是大大方方、稳稳当当地回答道:“当然啦!老子《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哦,你是这样理解的。来,孩子,你尝尝这是什么?”异人用扇子一荡,桌上的酒盅平平稳稳地落在扇子上。

孩子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去,像是心知肚明地低声说:“当然是酒了,还能是什么?”他小嘴抿了一口,不觉睁大了眼睛惊喜地说,“这是什么酒?这般香!不像是酒呦。”

“好喝你就多喝些。”道士一直注视着韩偓。

孩子仰头喝下盅中之物,顿时神采飞扬地望着周围,啧啧称奇地指着墙壁,那里仍然有几个人借着酒力摇头晃脑,附庸风雅,正自鸣得意地往墙上涂抹着。

“海里的大鱼飞起来了!它变啦,长出来的翅膀像云一样,是鱼还是鸟啊?”孩子手指着前方,像是看见了什么奇观。

“鱼?啊达有鱼?二哥你在说啥么?”衮师扯动韩偓的手,不知所措地向前看去。

红脸膛摇动着扇子解答道:“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小虫焉知大鹏的远大志向!鹏之飞才是自由之翱翔,达忘我之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说要建就建百世功德,立万代不朽之名。《南华真经》里写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