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且看襄阳好风日,我愿留醉与山翁。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吸溜吸溜地吃着面,埋头嗯了一声。

“黄颇兄,我这弟弟就是贪吃,哪儿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辞辛苦去韩愈老师刺史府上求教,三番五次投书给李德裕李老师,虚心期盼指点纰漏。能得遇两位老师的关爱真是受益匪浅啊!”

那同伴深有同感地回应着,“是啊,卢肇兄,也是机缘巧合,如果他们不被贬到我们袁州做刺史,做长史,我们也没有机会聆听老师们的教诲。”

义方见张彦远听他们说的入神,低声询问他对这两个人是否熟悉?祠部员外郎用手挡在嘴边悄声说:“认识倒是不认识,可他俩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了,一个是会昌三年的状元,另一个是同榜进士,都是李德裕在袁州收的得意门生。他们既不阿谀献媚,又不投身党争,甘于寂寞,远离瓜葛,着实是正直之人,让人钦佩呀。”

“小熊!哥哥,你看是小熊。”吃面的孩子突然腾地站立起来,兴奋地指着门里正在四下张望的黑家伙。

“是哪一个把这畜生带进来的?这里可是饭铺啊!”外面进来一位僧人大大咧咧地呵斥着,满脸的愤世嫉俗的样子。这出家人衣衫褴褛,身上的破衲袄四处露着棉絮,脚上蹬着一双开了绽的僧鞋,脚指头几乎全部暴露在外,邋遢不雅不修边幅。还别说和尚还爱美,脖子上缠着色彩缤纷的花巾,突然那花巾动了起来,原来是条胳膊粗细的蟒蛇。

他大踏步地走进了屋子,向身后跟进的年轻和尚抱怨着,“志闲,你这次从镇州来,志在将你师父义玄禅师倡启的‘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禅宗新法弘扬光大,可这江南不同北方,而且你身单势孤、初来乍到,非得做几宗引人关注、扬名立万的事才行啊。”

青年僧人信心十足地说:“阿弥陀佛,师叔,我师父四年前自黄蘗辞师北去镇州,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为弟子的理应光大师门,开枝散叶,此次南归我正要做几件响当当的事来,让别人见识一下我派的法幢威严、妙法高耸。”

“善哉!志闲师侄,我要像当年你师父刚到镇州时,普化和尚帮助他那样,竭尽全力地帮助你。依我看,你应该首先去袁州末山,那儿的天竺峰上定林院里住着个法号了然的老尼姑,说是高安大愚师叔爷的唯一法嗣,我看她甚是不顺眼。佛陀成道后,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女众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许,阿难代为请求,佛陀即制定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的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她了然老比丘尼,一个女流之辈有何德何能开坛说法,接引十方的僧众,座下五百茅蓬顶礼膜拜,这不坏了八敬法的规矩了吗?”

只说得志闲和尚眉头结起个疙瘩,“阿弥陀佛,善信师叔,小僧定当去末山,与这同门比丘尼谈禅论道,看看她是否真有超凡修为。”

店小二儿端上两碗凉面,端给两位刚进屋的师傅。坐在旁边的义方心里犯着疑问,影影绰绰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邋遢和尚。

一声高喊打断了义方的思索,“小二儿,这都半天啦,我们的包面呢?”员外郎有些等急了。

“今天累球的狠!煮着呢,等一哈儿。”小二儿倒是麻利,转身的工夫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包面盛上来了,可又有人突然大喊:“小二,你拿错了吧?我们要的是面,你怎么端上来的是馄饨呀?”

离开店铺走出很远了,张彦远还为南北地域差别感慨着,“卖字画的哪儿去了?我记得就紧挨着这药材摊子呀。”邱丫头心里想着向左右寻找。

哪里还有什么人在卖字画呀?远处药材摊子前只有两个乳臭未干的儒生少年在即兴吟诗,他们正以同味药材金钱花为题,一个说着“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另一个和着“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还没等他俩彼此恭维呢,街南面呼啦啦涌来了几个人,带头的大声喊叫道:“卖字画的哪儿去了?我记得就紧挨着这药材摊子啊!”其他人紧随其后,吵吵嚷嚷地四下搜索着。

“嗯,程东家,是这里呀?”这伙人中有个白眉毛的中年人,似极有主见的神色,皱了下眉头断言道,“嗯,一定是人家拿到钱,脚底抹油跑掉了。”

“跑了?一定是骗完我,揣着钱跑啦。”加以肯定的是个腆着肚子的大胖子,见他满脸横肉,气急败坏地抡着拳头,“马二爷,你真是马后炮,等我买完了你才来,还一口咬定这画是假的,怎么会是假的呢?你再仔细看看,这不就是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吗?你这智计之士马谡的后代可不要看走眼啊。”说着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卷古画展开来。

“嗯,马良,侍中马良的后代,我祖上是老四马良,不是小五马谡,不要动不动就拿失街亭来取笑我。我愿意来呀,是你硬拉我来的,我这药还顾不上吃呢,呆会儿心里又该难受了。”白眉毛敷衍了事地看了两眼字画,掏出个小纸包拆开来,将里面的粉末倒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