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哦h第二十二章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皇城里的石板路、红砖墙、青瓦顶,老树丫,凡是迎风接雨的地方都是湿湿的、黝黑的。雨虽下得不大,淅淅沥沥地也有两日了,时断时续就是这样懒懒的赖着不走。

一位足有七十岁开外的老者沿街从南面走来,身边陪着位手里撑着素色油纸伞的中年人。看老者的穿着打扮不似市井俗人,昭然是威风八面的达官显贵,稳重祥和中蕴藏着书卷之气。他身旁并肩走着的中年文人,个子不高却敦实有力,眼睛不大却果敢坚毅,步伐不快却稳重扎实。正与老者侃侃而谈,真诚中略带腼腆,腼腆里绝无卑怯。

“老伯,这雨下得还不停啦。”

“是啊,也好,春雨贵如油嘛。贤侄啊,你此次回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听说是皇上钦点的,你这仕途必定坦途荡荡,一帆风顺,望你把握机遇,大展宏图呀。”

中年人神采飞扬地恭敬谢道:“感谢杨伯伯的厚爱。”雨又停了,中年人把伞收起来。

“噼啪噼啪”后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仁兄,快走啊,省试的大榜就要贴出来了!”

“是啊,放榜啦!贤弟,我这心里像十五个小兔子在蹦,七上八下的。”几个年纪稍大、不知来自哪个州县的乡贡从后面快步赶上来,忐忑不安地催促着。

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贡生嘴唇抖个不停,为了遮掩紧张他强装镇定地挤出苦笑,“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这次能中。”

“辛大叔,这次您准行,都考了四十年啦,苍天也被你感动了。”

这伙人过去后又赶上来一拨,是些刚出茅庐的生徒,小伙子们兴高采烈地高谈阔论着,“要我说这春闱不能这样考!攀权贵走后门,又是行卷又是行贿的,应该先将卷头都封上,谁也不知道考生是谁,再评个一二三四,然后把及第的卷子公布出来,让落榜的人看个心服口服嘛。”

“贾公子说得对!现在不是比文采,比的是谁的后台硬,谁的路子广,不公平,不公平。”

另一个操着舒州口音、消瘦的小伙子抱怨道:“嗟!偶曹松,不是几巴哈吊敢,舌条乱岗,说出话来不嗐人。恩些看前面的椒椒,岗老实话,那老几也不当黄,又有上人,又有哈人,还得养着烧锅滴,考得头发都白了,就为了出人头地,要是偶肯定得呕死着。”大家七嘴八舌地抨击着时政。

“杨祭酒!”

“杨敬之!”有眼尖的低声提醒着。

那消瘦的小伙子背对着老者,以为大家在作弄他,假装扮出极度恐惧的样子,“把偶骇死着!扯,偶最不欢迎人个在偶跟子皮咧!”可当他回头看去时,只吓得一吐舌头,与同行的孩子狼狈地跑开了。

再往北走,不远就是礼部南院的东墙了,这段大墙与众不同,高一丈有余上搭遮檐。那里早已围聚着成百上千的人,像期盼着一出大戏锣鼓齐鸣的开场,又似在等待揭晓命运的骰子能否掷出满园春来。

“出来了,大榜出来啦!”人头攒动,呼声如雷,激动燥热之势能把此地的雨水蒸腾得荡然无存。几名金甲兵士如临大敌般手持长枪将人群驱赶开,又有两个校尉将四张大黄纸小心翼翼地贴到墙上。

“今日街头看御榜,大能荣耀苦心人。令狐贤侄,你是哪年的进士?”

“我是文宗太和四年的进士,和今年的主考官礼部侍郎魏扶是同年。如今看到这些后进晚辈,我也恍惚回到从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

“是呀,老夫是宪宗元和二年登进士第,一晃四十年啦。隋炀帝设科举以来,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科、明法、明字、明算,其中秀才位最高,进士入最难,近千名考生中只录取三十人左右,人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辩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宏羊之书计,方朔之诙谐,咸以此而晦之。在这些白衣公卿中若能鳌里夺尊、位列头筹更是凤毛麟角。我大伯杨凭、二伯杨凝,还有李固言、白敏中都是状元出身。不知道今年独占鳌头的是哪一位呀?”两人悠闲地走近了观看。

“哈哈哈,哈哈,我中啦!”一阵狂笑,不光是杨敬之和令狐绹被吓了一跳,在场的众位考生也惊恐地向旁边躲闪着,生怕被捎带上伤了身子,人群四散瞬间腾出一块空地来。两人辨认出那是刚才见过的须发皆白的老乡贡,他此时手舞足蹈地欣喜若狂,好像得到了无比期盼的宝贝,“第一名,我!是,第一名,老哥我不是窝囊废吧?嘻嘻,哈哈,走啦,牵马来,给老爷牵高头大马,披红挂彩,去赴曲江宴喽。”说完,他像是在演戏,两腿支起马步,双手做出抖动缰绳之式,嘴里嘎噔嘎噔地打着拍子,向南面蹦跳而去。

“他是状元吗?”杨老爷子往皇榜上寻找,头名位置一眼便看清,“顾标,他叫顾标。”杨敬之为令狐绹指点着。

“老爷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