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举足四顾无落处,一篓老酒解心愁。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滑县的白马津渡口真称得上是南北的枢纽,东西的咽喉,南来北往,东经西过的商旅过客是形形色色,络绎不绝。街道两旁停满了等待上船的车辆货物,毫不夸张地讲这蜿蜒的长龙都快排到镇外面去了。

宗权三人与渤海国遣唐使团的四十几人在路上相遇,一路结伴西来,彼此已是称兄道弟,甚是热烙。越往渡口边上走越是道路拥堵,水泄不通,车队远远地被迫停下来,大之萼带着林押衙和秦宗权挤入人群去找空船。转悠了多半晌,兜了几大圈,三个人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真别扭!”林押衙一脸的晦气。

“够戗!”王子也郁闷地说。

“不中!”宗权跟在后面不住地晃着脑袋。

大家围拢过来一探究竟,就听王子细细道来,“我们问过了,近期内是没有闲船了,每条船都塞得满满的。说是南下的旱路被阻住了,一伙强盗在南面瓦岗寨占山为王,杀人越货,气焰嚣张,故此人们都选择走黄河或永济渠水路,一时人满为患,一船难求。”

正当众人交头接耳,毫无头绪之时,林押衙突然翘首呼喊道:“金老弟,你怎么来这儿啦?”

人群中正行进之人听到呼喊猛然回头,同样惊喜地大叫,“是林大哥啊!多年不见啦,真是他乡遇故知呀。”

两个大男人各自向空中一跳,张看双臂,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杵,彼此“呛拨楞呛”地嘻哈笑骂着,相互追逐撕扯着,就差骑到身下擂上两拳啦。

宗权兴奋地指着他俩对侄子们说:“新罗人!他们肯定是新罗人,汉人见面没有这么激情四射的。”就听两个好朋友满嘴说的是异族话。

亲热过后,林押衙将那人介绍给大家,“这是我楚州的好朋友,勾当新罗所译官金正南。几年不见啦,没想到在这里碰巧遇到了。”大家互相寒暄问候。

林押衙关心地问道:“金老弟,你到这里来是公出还是私事呀?”

正南笑着回复他:“林大哥,您真是说笑啦。干我们这行的,哪里有自己的时间啊?除了公出就是公派。这不,半个月前是送一拨完山州的去苏州,这后半个月又招待一伙金城的去涿州,刚折回来又要去汴州(开封)接帮松岳的赶往楚州,一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没有拾闲的时候。我是早晨下的船,听说去南边的旱路被歹人截断了,就想再坐船绕个大圈去汴州,可整个渡口没有一条闲船,船家说要等得等上十天半个月的,急得我像肚子里有只小老鼠抓心挠肝的。没办法想找个住处先歇歇脚,寻了一上午也没找到一间空房,到处都是爆满。”

林押衙也紧皱双眉说:“我们所面临的是与老弟你同样的难题,西无路去,南不敢去,东回不去,让我们如何是好呀?我这心里像十五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打竹板,响叮当,这位大爷你莫心慌。豆腐自有卤水点,听要饭的给您说端详,天朝三百六十州,您想去哪儿都畅通。”众人惊异地抬头观瞧,对面走来一群人,一个大人带着一大帮孩子,高高矮矮,胖胖瘦瘦,丑丑俊俊,参差不齐,那大人手持竹板敲打着。他们的衣裳虽打有补丁,可也是板板正正,干净整齐。

虎头虎脑小声向身边的林押衙问道:“押衙,他咋说自个是要饭的呢?不像啊!穿得比我都利整。”

金译官接过话告诉他:“他们真是叫花子,只是黄河北岸邺城净衣门的人。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无二样,不像街面上的乞丐衣衫褴褛,肮脏不堪,一根棍子一个破碗,走东家去西家的讨食。这净衣门是靠使些相面、杂耍、说唱来出噱头,讨巧的,以此讨要赏赐,有时还充当中间人,调停帮派纠纷,得来的财富大家平分,不准私藏自留,是和一般的江湖术士、民间艺人截然不同的。在河东的势力很大,门里花子头江湖人称赛师旷赵颐方,侠肝义胆,足智多谋,是个人物,这几个净衣叫花子今天怎么跨河过来了呢?越界啦。”

义方不懂地问:“怎么乞丐要饭还有界线呀?”

“当然有各自的地盘了,譬如我从楚州到涿州,就要经过大大小小的乞丐帮会不下几十个,你要顺顺利利地办成事必须知会他们,比各州府衙门还难对付。而且他们各自为政,忌讳越界,否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为生存利益引发的大战。”译官好似老江湖讲得头头是道。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那就哪儿也不去,和我往北走,大家讨饭去,岂不快哉?”那边的净衣乞丐走近了开腔笑道,“玩笑啦。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几位大爷,一看你们就是财大气粗、怀慈悲心有身价的大福大贵之人。您看我这一大帮孩子,全是孤儿弃子,拉扯这么大不容易,行行好,赏几个钱吧。”

王子大之萼未作迟疑,招呼手下给了他五十个钱。见到赏钱那汉子喜上眉梢,鞠躬感激后说道:“大老爷,也不能让你们白破费呀,我带这几个小的在这里演几个小把戏,就图给您献上一乐。”

只见这位三十几岁的汉子,肤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