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故国萧瑟三千里,双泪阒然落君前。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喊了数遍,那船上的新罗人无动于衷。

岸上的节度使一声令下,二十多名弓箭手齐发飞蝗,可能是河面过宽,这众矢有的落入水中,有的即使射到船上也是强弩之末。

一个射手疾呼,“节使,快看!他们把前面的官船给凿沉了。”

可不是,那官船忽忽悠悠向河底沉去,“这些败类!不得好死。”庭筠痛心疾首地怒吼着。

他这边怒气冲天,可那边船舱里踱出一个大平脸的汉子,幸灾乐祸地向岸上朗声笑道:“沉了条船认倒霉吧,咱们后会有期啦。扬帆启航!”

瘦高个子朴护卫把住船舵,鸭蛋平脸的金护卫和花郎将军合力扯起风帆,眼看着他们就要大摇大摆地逃之夭夭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杆长箭破空而至,不偏不倚正从朴护卫的后背穿过,他惊愕地圆睁二目,一股鲜血从嘴角流出,未出一声当场毙命。

又是一箭飞来,金护卫的头颅贯穿一洞,力道还未截止,碗口粗的桅杆被射中轰然折断。

倒落的杆子砸向花郎,亏他手疾眼快撤身躲闪,可还是被划伤左臂,殷红的鲜血直流。

大家举目但见远处奔来二十余人,均是北方异族装束,最为抢眼的是一个手握四尺长弓的少年,他背后斜负箭囊,之中利箭皆长近两尺,青石为镞,猪皮为罩。

此子英气勃发,斗志昂扬,看到他就让人想起初生牛犊这个字眼。

他快步向众人跑来,在大家的敬佩目光中出乎意料地高声叫着,“二叔,我来接应您了!”

这是喊谁?人们惊奇地寻觅着,站在人群最后的朱大此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晏然自若地大踏步走出来大声应着,“大延广,两年多不见,你又长高了,这楛矢石砮射的是越发得心应手,百发百中啦,你们怎么会来呢?”

小伙子眉开眼笑地凑到跟前,望着朱大亲热地回答:“二叔,我这楛矢石砮的射技不都是您教的吗?自从两年前我随遣唐使到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以来,已经两年有余了,这回是学成回国途径兖州,闻听您带队南下姑苏,我便带着同行武士前来助阵。寻到燕子坞与新罗新任清海镇大使郑年不期而遇,他们假扮我们渤海国人在佯攻参合庄,双方就此交手,打得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后来他们撤走了,我们紧追不舍不断袭扰,就这样打打停停尾随至此。”

在叔侄两人说话的当口,河面上再起风云,大平脸阎长手持障刀劫持一个中年人,向岸上气急败坏地叫嚣着,“放我们一条生路,否则结果了慕容台的性命。”

刀下之人正是南燕金刀遗脉慕容台,他头发偏黄,鼻梁高挺,眼眶深凹,身高八尺,腰带有九围,神采飞扬,形貌举动优美。特别是额头上那中央隆起的半月形重纹,仿佛南燕献武帝慕容德转世一般。

他面对钢刀泰然蔑视,不卑不亢,还凛然劝解着阎长。

“你给我闭嘴,丧国之主不思复国,整日夸夸其谈;不顾众望所归,意志消沉贪图安逸,脑满肠肥却手无缚鸡之力。我看不起你。”这话戳到了大燕后裔的心窝里,他羞愧地再无声息了。

王子大延广年轻气盛,不加思索,拉满长弓又是一箭,直取阎长的梗嗓咽喉。

带毒的楛矢见血封喉必死无疑,不容阎长反应,刹那间长箭已飞到眼前,蓬的一声闷响,一支片箭凌空相击,论力量和速度较其更胜一筹,直接把楛矢顶到河里。

哪儿来的片箭?在熊熊火光的映射下,一小队身穿棉甲,手提刀枪弓叉的武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涌到河边,这将军高颧骨,圆扁脸,小眼睛炯炯有神。

他腰挎障刀,左手握着反曲小弓,右手腕子上悬掉着个带绳的靠管。

他们一到河边就拉圆了阵角,与对方怒目相峙,刀光剑影一触即发。

队伍前的将军大喝道:“靺鞨小子,休要猖狂!不要以为仗着人多,我们就怕了。”

他又向着中原武林人士喊着,“众位英雄,我新罗此次前来,并非对慕容遗脉心存恶意,全是为其复国大业着想,朗朗日月,可鉴我心。渤海国确实要强加阻拦,这位王弟大虔晃不是活生生地站在这里吗?难道我们传递的消息是虚构的吗?大家不言而喻了吧!请高抬贵手,放我们和慕容先生过去,千万不要上了靺鞨人的当啊!”

朱大,不!应该是渤海国王弟大虔晃反唇相讥道:“颠倒黑白,胡搅蛮缠!你们说说,为了什么要协助慕容氏复国呀?为了伸张正义,乐于助人?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会相信呢?我看你们是为了自己,为了拉拢同道,夹击渤海国,以达到扩展疆土,称雄辽东不可告人之目的。说好听的,慕容台只是你们手中的一枚棋子;难听的,他就是任你摆布的傀儡玩偶。今天你想阴谋得逞,别做梦了。”

新罗将军勃然不怒,拔出障刀,厉声吼道:“自古水火不相容,英雄各为其主,为本国利益好男儿头可断,血可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