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锡山无锡能安定,风松有风给谁听?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睛求识地问。

老者显出一付学者风范,细致地为她讲解道:“《山海经》中云,东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自舜﹑禹时臣服于中原,入贡楛矢石砮而闻名。”

“什么是楛矢石砮?好像是一种箭吧。”走在老者右边的芰荷好奇地问。

张祜挥了挥手里的木剑对她说:“芰荷呀,你说得对。楛矢是用太白山(长白山)的铁桦木制作的箭杆,石砮是松花江中坚硬的青石磨成的箭头。青石相传是松脂入水千年所化,色青绀,纹理如木,坚过铁石。肃慎人众虽少,却多勇力,处山险,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箭长一尺八寸,镞皆施毒,中人便死。隋朝以后称为靺鞨,分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七大部。现雄居白山黑水的渤海国就是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所建,其南拒新罗,西抗东胡,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他扭头向大平脸阎长求证,“闫将军,这渤海国你应该最熟悉,早年间高宗应新罗王请求,相继灭了百济、高句丽,你也知道那时由濊貊人、扶馀人、靺鞨人和三韩人组成的高句丽是多么的骄横威猛。依仗大唐的武功神略新罗金氏才得以一统三韩,尤其白江口一战,逐倭国退回祖州,粟末靺鞨人也趁此良机创立了渤海国。国与国的争斗都是为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计,有多少仁人志士血染疆场啊!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南诏、柔然、吐谷浑,乃至五胡十六国,哪个不是在夹缝间崛起,在抗争中兴衰?那烈烈西风吹鸣的白骨难道不对后世子孙激励鞭策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新罗人阎长哼哈应和着,他那双狡黠的眼睛四下搜索,心思全没放在谈话上。

猛然从人群中站出一人,立于道中拦住了张祜的去路,这紧身白衣装束的汉子圆饼脸上满是杀气,他用手点指大吼道:“张祜,你这新罗人的爪牙,坏我渤海国的大事。你可知道新罗图谋联合鲜卑慕容金刀余孽,聚集契丹八部、库莫奚、室韦九部及鲜卑诸后裔与我为敌。血雨腥风即刻席卷忽汗州,渤海百姓生灵涂炭就在眼前。我,渤海国王弟大虔晃,奉国王大彝震之命南下铲除余孽,救民水火,力挽狂澜。不想十七位义士因你为国捐躯,这笔血债你就是死几回也抵不完,今日就是你的死期啦!看刀。”

眼见他从腰间抽出障刀迎面削来。张祜本能地往后一闪,一刀扑空,接着第二刀接踵而至,这刀法全没有花架子,讲究的是迅猛异常。

阎长奋身向前,随手抓起商贩摊上的红木长念珠,甩向障刀一绕一缠,借势双手横勒,与刺客成僵持之势。

还在呼吸之间,那人大喊道:“新罗南蛮,我这就去了你的诸烦恼!”

他运力拧刀,“咯噔”一声,珠子似撒水般散落一地,障刀斜下正砍在阎长的左臂上,顿时衣袖为鲜血尽染。

待他再次启刀,张祜的木剑也到了,老英雄剑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剑时气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剑时平静得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不愧是得到了公孙大娘的真传,李十二娘的高徒啊!有诗赞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劈劈挑挑,那刺客已忙得乱了手脚。

张祜积丹田之力一声大吼:“开!”

只听“嘡哴”,障刀被磕出多远,那圆饼脸已顾不上去捡刀了,转身落荒而逃。

金、朴两护卫正要腾身去追,被老英雄伸手拦住,“穷寇莫追。”他心疼地察看着阎长的伤势。

山道上围观的游客窃窃私语着,“这位使木剑的是谁呀?”

“你不知道?他就是海内名士、红鞋子的师弟张祜张公子呀。”

“那个要杀他的人是谁呀?”

“那个逃跑的呀?他自己说是渤海国的王弟大虔晃。”

“发生什么事呀?彼此这么大仇。”

“这段我可听清楚了!好像是渤海国要灭了姑苏慕容,张公子给通风报信了,没灭成,还搭上了十几条人命,接梁子啦。渤海国的王子要报复杀张公子,是新罗朋友给挡了一刀,够义气!”

“凭啥你说灭谁就灭谁呀?慕容家是多好的人家啊,张公子做得对。这帮北侉子不是虔晃,我看是欠揍。”

经刺客这么大张旗鼓地一吼,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围观的百姓们好似已是了然于心啦。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