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低眉注视着微沫飘香的热汤感慨地说:“阿弥陀佛,前年来时还和百丈惟政师兄谈茶参禅,未想一别后他却功德圆满而去了。”
他端起汤碗细致品味,目光落在从谂头陀的身上,眉头微皱好似想起了什么。“善哉,老衲突然想起还欠普愿师弟一碗茶汤呢,我们师兄弟朝夕相处,情谊甚笃,师弟很尊敬我。那日他要云游离别,走之前请我喝茶,他一边煎茶一边请教我禅家本分大事,我回答他,这块地正适合搭间庵舍!看他茫然不悟,尚未摆脱对于‘本分大事’的执着,我便将碗中茶一饮而尽,紧接着挥手打翻茶铫。师弟大呼,师兄,你喝了茶,我还没喝哩!我看他激动的样子,厉声呵斥他,看你这副样子,施主的茶,一滴也不配喝。自那一别天各一方,想在不远时日,老衲又会在极乐净土陪师弟叙旧品茗了。我们时时要扪心自问,为什么喝这禅茶?因茶与佛通,通在和合。它性情洁净,助人悟道。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的是个人的体悟。无论是佛陀所传的如来禅,还是即心即佛的祖师禅,更有非心非佛的分灯禅,这禅那禅,在和尚我看只有一味禅,讲的是无心为修,无事为修,终使人开悟,正如这禅茶一味。那何为一味而不二呢?《信铭录》中说,真如与法界不二,一念与万年不二,十方世界与眼前之境不二,有与无不二,一和一切不二,如此等等,即不二,惟剩一。”众僧瞩目聆听,合掌起颂佛号。
此时外面法鼓咚咚,唤钟声声,盛典开始了,各位大师整装肃穆,依次而出。
寺院执事捧升座牌鸣锣开道,法正禅师在仪仗队的引领与众嘉宾的簇拥下缓步走到山门前,执杖开山门,并至各殿依次拈香礼拜,卓杖说法。沿途信众纷纷顶礼膜拜、合掌致敬。
当禅师在仪仗队的导引下来到大雄宝殿时,但听整个百丈寺钟磬和鸣,铛、铪、铃、鼓、鱼、管乐器齐奏佛音梵曲。僧俗两序大众列队恭请禅师升座,四方佛子、嘉宾信众齐聚迎请。
归宗智常师叔授锡杖,就听老和尚说:“师侄,达摩老祖的木棉袈裟经五祖传于六祖,后被武后强行索去,并赐予智诜藏于蜀地德纯寺,而法钵亦不知下落。虽六祖门规传法,只传法印,不传衣钵,但衣钵失落也实乃我南宗之憾事。今我这嵌宝六环铜锡杖,虽比不得达摩老祖的木棉袈裟那么珍贵,但这杖杆却是用交趾血龙木制成,确是来之不易,尤其是杖首镶嵌的东海避水珠,乃东瀛遣唐僧赠送之物。这一路上几经波折,多亏灵训的俗家弟子致通暗中保护,才没有落到歹人的手里。希望你们后辈发扬我禅宗弘法,实现老祖一花开五叶的夙愿。”
接下来灵佑大师授一百零八粒沉香木挂珠,昙晟大师授蓝田玉如意,宗智大师授犀柄麈尾拂尘,智闲禅师授香樟木的木鱼,秦靖奉上泰山墨玉佛像一尊,其他檀越尊宿、诸方名德之士皆有奉献。
禅师登狮子座,三秉拂尘,宣微妙法,诸山大德及四方佛子齐诵《香赞》经文,“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随后是《杨枝净水赞》、《净身、口、意三业真言》、《开经偈》、《普门品》经文、《观音灵感真言》、《大悲咒》、《观音菩萨赞》、《观音拜愿》、《回向》、《三皈依》。沉浸在这清净微妙的四辩八音中,有如观世音菩萨以瓶中的甘露水,消除了万众困于生活中的不顺而起的贪、瞋、痴诸烦恼。
突然从天王殿两侧鱼贯而出百余人,都是清一色的一身白袍外加麻衣,脚蹬草鞋,肩背长弓,腰插短斧,手持标枪,队列整肃,动作敏捷,打着白底黑字的旗帜,上面写着“等贵贱,均贫富”的大字,这些白袍人把信众围在场中。
领头的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瘦高个子,脸上泛着黄,像一只枯树枝上的蚂蚱;女的身材匀称,面庞清秀,他们背后都斜挎着长剑。
这男头领走到前面高声喊道:“各位乡亲,不要惊慌,我们是摩尼教的子妹,我是柳沧浪。世界最后一个先知是谁?是我祖摩尼,我祖曾说‘智慧和神迹不断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因此曾经的使者是来自天竺的佛祖,在另一个时代则是来自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再一个时代则是拿撒勒的耶稣。启示再次降临,在这个最后时代的预言则通过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真主的使者’。众位兄弟姊妹,这世界为二元之世界,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居昆仑之巅,遣光明使者来我东土搁船尖,为的是拯救人类的灵魂。今东起玉山,西至洪州,鄱阳湖以南千里大旱,蝗虫漫天,哀鸿遍野。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讲求的是禁欲素食,心无杂念,清心寡欲,无论高低贵贱、贫富老弱,都应团结互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渡难关。光明必会战胜黑暗,人类若依宗教之真理与神之志向,终会走向光明、极乐之世界。”
话说完他一招手,十几个教徒手拿布袋走入人群中接受捐献,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