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苦海无边终有岸,何人置我不二闩。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离百丈寺不远了,在翠竹绿水之间一座背山面田的恢宏大寺展现在眼前,蔚蓝的天空下这道场之上祥云舒卷,丹桂飘香,龙天护法,诸佛欢喜,梵乐悠扬,山门大殿在一抹绛紫色的朝阳里更显安祥。

朝圣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百丈寺,争相一睹期盼已久的盛会。随人群经过放生池,山风袭来,满池的荷香沁人心脾,使人联想到乐府的那首《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走入百丈寺高大的山门,寺中彩旗飘扬、经幢高悬、海众云集。七进的院落,大雄宝殿威武壮观,玉佛殿清静雅致,殿中菩萨端庄,佛幡舞动,香火缭绕,寺内僧房整洁,净水泼洒,花木井然。

五个人来到大殿,殿前的空场边生长着几棵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殿里已然是插不进脚去了。

“你们这些人挤得禅堂水泄不通的,是来凑凑热闹而已吧,究竟想求什么?”背后传来洪亮的呵斥声,回头看是一位大和尚,身高一丈开外,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诙谐嬉笑间暗藏肃然,使人记忆不忘的还是他那隆起如珠的额头。

他边说边举起禅杖做驱逐状,信众们嬉笑着仍不肯散开,有人调皮地喊:“希运大师又发作了。”

希运貌似无奈地拾阶盘腿坐下,“你们这些吃酒渣子的家伙,到处拜佛烧香,看见八百、一千人的禅院便赶过去,难道是图他的热闹吗?不管你是信徒居士,还是出家剃度的,不专心习禅理佛如何能登上彼岸?当年马祖大师席下有八十四人习禅,得大师法旨者不过两三个而已。你们能领悟的就立即领悟,不能领悟的就散伙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吧。”众人含笑着侧耳倾听,虚心揣摩着他每句话的禅意。

坐在台阶上的大师忽然目光中放出了异彩,哈哈大笑着拍手喊着,“善哉!我算准你们应该到了,来这殿前就是专门等候你们的。我还担心托人捎去的信秦施主收不到呢。”

秦靖赶上前去握住禅师的大手,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收到了,大师别来无恙啊!”

“无恙,无恙,还和几年前一样,这是义方孩子吧?”希运弯下腰疼爱地摸着义方的脸蛋,瞬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哀思,看着秦靖低沉地说,“一转眼,跃治师叔已经圆寂六年了。”

他一抖僧袍振作起精神,“我们走,到后面去,法正师兄还等着呢。”

穿堂过殿来到西跨院,几棵菩提树下的石桌旁端坐着两位和尚,年纪大的约六旬光景,身形瘦小枯干,身上的僧衣实在是太朴素陈旧了,但那目光炯炯有神,洞察秋毫。陪坐的禅师和蔼可亲,举止亲和。

“两位师兄,我说的客人到了,这位就是护国公的后人秦靖秦英雄,这几个是他的徒弟。嘿,这小家伙就是小义方。”

希运和尚把来客介绍给两位师兄,然后他回过头来对秦靖说,“秦兄,这位是池阳南泉山从谂师兄,他的师父南泉普愿和我们师父百丈怀海是同门师兄弟,都是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从谂师兄是超情离俗,不同凡响的尊宿大德。”

希运引荐完老和尚,又指着陪坐的禅师,“这位高僧是我师兄法正,百丈寺的住持,承接百丈法门法印。”

老和尚笑盈盈地摇晃着双手连说:“阿弥陀佛,秦施主,不要听他胡乱说,老衲就是个行脚头陀,如今挂单在法正师弟处。此前过的是‘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裩无腰,绔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尊像不烧安息香,灰里唯闻牛粪气’的生活,不是什么不同凡响的尊宿大德。秦施主,你们之前来过百丈吗?”

秦靖遗憾地回答:“未有机缘拜访大寺。”

“那好,吃茶去!”老和尚热情相邀。

孩子们经过一气的爬山,早就又渴又饿了,高兴地嚷着“吃茶去喽”。

“阿弥陀佛,秦施主,请到茶堂品一品我这百丈山的禅茶吧。”法正禅师说着在前面引路。

入茶堂坐稳,静待茶汤,法正禅师柔声对秦靖讲:“阿弥陀佛,秦施主,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后嗣马祖创丛林,我师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弘扬禅宗风范。我这百丈禅茶随清规而立,法堂置茶鼓,树立吃茶、珍重、歇禅三诀,以茶悟道。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

不多时,茶头和尚献上茶汤,众人捧碗细品。这汤是将茶饼磨碎,加入笋干、豆子、姜片、青盐等物合煮而成,喝在嘴里味道甘美。

茶头看几个客人喝得意犹未尽,便将之前舀出的一碗茶汤倾入釜中“救沸”,鼓风加火,等到汤面上“如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