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达官显贵、四方酋长蜂附云集。
看那黄罗伞盖之下的青年,一张娃娃脸,笑眉圆眼,用红绫裹发于脑后,袭一身绯红锦袍,显出百倍的风流倜傥,这位就是南诏大王劝丰佑。
他身边端坐一人,面如朗月,气宇轩昂,三缕长髯飘于前胸,两目之间悬针纹深刻,身穿圆领官袍,头戴二梁进贤冠,这人非是别人,正是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
大王身后左右分立着清平官王嵯颠和国老赵文奇,又有南诏圣僧赞陀崛多国师一旁侍立。
迎着跃治大师,走来一位身披紫色袈裟慈眉善目的高僧,他双手合十施礼道:“善哉!跃治师兄,您来了。”
“阿弥陀佛,买顺嵯大师,您好,您建成这大塔真是功德无量啊!是否起了名称?”
“师兄过奖了,这是师弟的本分,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这里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大王给佛塔起名为千寻。师兄,请上观礼台吧。”
跃治老和尚抬眼仰望着佛塔,“千寻,这个名称甚是贴切,看它高高瘦瘦的。师弟,一座佛塔略显单薄,何不在南北两侧各添一塔与其呼应,你觉得呢?”众人都说大师的主意高妙。
在李成眉贤者的指引下,跃治大师缓步前行,“善哉,师弟,李德裕李节使也到了?”
“师兄,正是,李节使此次是为了唐诏两家永世和好,祈愿供养而来,为续建寺院还带来了十车的铜料和丝帛。劝丰佑大王十分感激,决定把从成都掠来的四千名工匠放还大唐,此为大善之举啊!”
正走着,成眉大师一拉跃治师兄,向斜下贵宾席位上的一位鹤发童颜身披紫衣的老者施礼,亲热地尊称道:“阿弥陀佛,柳掌门请了。”
随即侧身为跃治大师加以引荐,“柳施主乃点苍派掌门,德高望重,超凡脱俗,而且与师弟我还是邻居。”老和尚与柳掌门两人互相见过礼。
贤者又将身边的几位引荐给掌门,这老者身后站立着两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一个方脸浓眉,一个肤黄瘦高。老者见众人端详他们,便点手吩咐徒弟,“云弄、沧浪,你们向大家施礼。”
略作寒暄,跃治大师在李成眉的陪同下登上高台,劝丰佑大王与李节度使携各方大德纷纷起立相迎。
随着号角长鸣,宝塔装藏开光大典拉开帷幕,由成眉大师主持仪式,先将佛像、经文、心咒、加持物以及五宝、五药、五香、五谷、五甘露等送入宝塔顶层装藏,然后禅定闭关,念诵经文,背诵陀罗尼,完成开光之礼。
在耀眼的佛光普照下,得道大德手持法器带领僧俗弟子绕塔三匝,这滚滚洪流与佛塔相融合,形成了一个转动不息的正法之轮,转出了民族的和解,转出了一方的如意吉祥,更转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
这时,不知是谁抬头高呼,“空行母显灵了!”
在蓝天之上,白炽的太阳之旁,几只神鸟高盎地飞翔,似万丈光芒射向四方。
礼毕,内庭侍官高呼:“请各位圣贤随驾五华殿,共庆万福。”
这浩浩荡荡的彩色长龙,在歌声笑语、锣鼓喧天中游移进了羊苴咩城。
五华殿前的广场上早已布置成了花的海洋,奇珍佳肴杯盘罗列,美酒甘露四溢飘香。
只听“舞起!”近二百人的乐工,齐奏南夷大曲《南诏奉圣乐》,曲声超凡脱俗,异域野趣;舞者衣饰缤纷,风姿浓烈。独舞细腻,极尽挑逗之能事;组舞宏大,力挽狂澜之滂沱。真使人恍惚中似身临魑魅幻境,沉浸其中而不愿自拔。
开光大典已过去一月有余,跃治大师却一病不起,经众人的悉心照料也未见好转。
这期间秦靖已与段宗膀结成莫逆之交,空暇时两人一起揣摩六脉剑法,并把秦家枪七十二路悉数传授于他,剑法融入枪法,枪法发挥剑招,使二人的功力大增。
宗膀的弟弟义宗带着三个侄子也上山多次,三个孩子酋迁、首迁、羌宝,各个虎头虎脑甚是讨人喜爱。
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忽一深夜,小沙弥静云、静风急招众人到方丈室内。
病危的跃治大师跏趺坐于炕上,呼吸微弱,可吐字尚清。他先将静云唤于床前,授于衣钵,随口赋偈:“鸡足无力驻高台,清风不动百年还。谁家明月水中境,自有红日了尘埃。”
又把段宗膀叫到跟前,从怀中摸出一个布包,打开是一本古书,“宗膀,为师自知归期已至,此次西去不知你我师徒何时才能相见,今传你一阳指武功秘籍,望你潜心修为,造福一方。”这时的段宗膀已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了。
老和尚缓缓地抬头寻去,秦靖早已点头上前,“阿弥陀佛,秦施主与老衲心心相通,我就不必妄加嘱托了,把孩子抱来。”
不大会儿的功夫,静风已把那孩子递进老和尚的怀里,和尚慈爱的看着他,“今我于你起名。”环视一周后似有了决定,“就取义玄的义,方山的方,就叫庄义方吧。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