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1) 山河旧望  五星连云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已经整整走了十天,两人都觉得行路是越来越艰难,此处山高路险,气候还有些冷,山下是春天,山上依旧冰雪融融。这一天,二人眼见粮食口袋渐空,便停下了商量对策。

顾仁估算了一下,存粮仅仅可够二人维持三两天,他又把身上的铜钱全部拿出来,却还不到十文,于是不由得苦笑:“眼下十文钱估计打不到半升麦子,我们今日就得下山,要不然得困毙在这山上。”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后,郑天乘知道顾仁生性乐观,性格坚韧。

此处距长安已不是很远,若在山上再想找寻粮食就会更加困难,兵荒马乱的年月,即便是遇见愿意出卖粮食的农人,人家也至多卖出一两升。

郑天乘道:“倒是可以采点药材,拿到那人户多的地方去换些粮食。”

顾仁说了一声不错!原来他们所行脚的这一带,药材素有盛名,二人都懂采药,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方法。二人当下立即行动,虽然地形险峻,但好在有顾仁身手敏捷,不多一会,二人就在一处谷底找到一处藏有药材的理想所在。

有一味名为金耳环的药材,价值素来很好,此药清肝祛湿,治疗外伤甚有特效,时人往往以黄金等价,所以就起了一个高贵的名字。但此药却甚为少见,一是它最喜欢长在邻水、背阴、有水面反射的岩石峭壁上,非常隐蔽,二是这类地方,往往要费尽周折才能觅得它的踪迹,采摘起来却非常困难。不过这却难不倒顾仁,他先是找到了个合适的地方,砍几根藤条从山顶放下,然后手攀藤条,从悬崖的顶上开始,慢慢一摘到底,仅仅几个悬崖,二人已经收获颇丰。

郑天乘则在悬崖下的溪水边,找寻其他的药材。山内节气要晚许多,此时大多植被都没破土,郑天乘只能倔开地面寻找。地上腐叶终年累计,已经有两尺厚,郑天乘只能先翻起腐叶,才看到地面的黑色虚土。此土壤极为松软,用手抹去浮土后,土下现出了许多根茎,郑天乘揪出许多来,在溪水中冲刷干净,竟然认出了其中有许多有用之物,其中有解蛇毒的,有治疗痢疾的,他在葛庄时,往往许久才能寻找一棵,而此处却多如荒草一般。

二人忙了半天,两只用荆条编织的大筐里已经塞得满满的。悬崖下溪水清澈,二人这才烧火做饭,郑天乘刚刚准备打水,就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原来水中有无数只黑色的四脚蜥蜴在游动,密密麻麻如水中倒入一碗墨水一般。仔细看,每个的大小不过如一个铜钱,顾仁一看,哈哈一笑道:“休怕,这是大鲵的幼崽,冬天过了,他们也都出来了。”

二人将麦粒煮的熟透,吃完,又将煮麦的滚水喝了,将两只大筐,一人背负一只,沿山中小道前行。这山中小路崎岖难行,走的全是悬崖边上,有些地方看似无路,还得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山中人户又极为稀少,二人只走到天黑后,才看到前方有几处星星灯火,二人大喜,走至跟前,才发现是一座小小的山神庙,那庙的大小如两张大桌子,庙里住着一个升大一点的神仙老头,笑眯眯的端坐在中间。庙旁边的地上,则有四五个脚力在火堆旁睡觉,看见二人前来,都极为警惕。

这四五个人全都三四十岁,个个看起来干瘦可怜,顾仁上前道:“深夜至此,打扰几位老哥睡觉了,我们是采药的人,才走到这里,一起搭个伙。”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回答道:“不妨碍,一起睡。”

二人与男子讲话,才知道他们都是奉了官府的命令往驿站运送的劳力,燕军平定长安一带后,几条往南的驿道慢慢恢复,官府征发民夫肩挑背扛的从平原往山区运送一些物资,也征集一些劳力去修缮被破坏的道路。

那男人问:“你们要去哪里?”

郑天乘回到:“我们要把这药材处理了,敢问老哥,眼下谁家收药的价格最好?”

那男人说:“翻了前面的山,快出山时有个李家庄,庄上有两家常年收药材的,生意做的大的很哩。”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起身来一起说话:“今晚好,人多!不怕了。”

郑天乘问:“有何要怕的?”

那两个脚力顿时瞪眼道:“你莫要乱说话!”

顾仁微微一笑,便问道:“二位老哥莫怕,有何怪异可讲给我听听。”

那两人也是无事,就给他们讲了好几个。原来终南山地区,人少山大,历来怪事频频,特别是采药的人,行路的脚力,上山的猎人,无不是极为在意的。这三类人,自上了山后,不能胡言乱语,也不能举止出格,男女同时进山更要注意。斧头不能说成斧头,要说成开山,镰刀也不能说成镰刀,要说成把手,凡是不吉利的话和不雅的字词都不能说,也包括一些字词中本意带有几分杀气的,都不能说。总之一点,入山之后要谨言慎行,一些狂妄的人,起先往往不信,但有一些人回到后常常吓得有了毛病,另外一些人,则从此谨小慎微。除此之外,在山中吃饭和拉尿拉屎也一定要注意,吃饭不能浪费一颗粮食,拉屎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