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千古绝唱有人和,大明宫墙从此低。  十方英雄传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尊,童儿,莫要管我,贫道决心已定,此去仙台,正是时候,功过曲直,自有后人评说。金丹之祸出自我一人之缘,大错已铸,就当依法受刑,天经地义。我去之后,还望监斩官可怜我这些弟子,向新帝陈明原委,饶他们一命啊。”

义方见道长决心已下,誓要赴死来换取其他人的性命,难过地热泪盈眶。

赵道长傲然喊道:“来吧!送贫道上路。”

“慈悲,请等一等!赵真人,老夫与你同赴天台。”从道士中跨步走上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看容貌说他百岁高龄也不为过。

“邓元起邓仙翁,您这是何苦呢?都是我害了您呀,我不该把您从岭南请来陷入这是非之中。”赵归真愧疚地说。

老道士苦笑道:“俗话说随帮唱影,一唱一和,佛教本非中原固有,乃从西域随白骆驼侵入,似杂草一样肆意蔓延,妖言惑众,蠹耗生灵,理应尽数除去。先帝英明,应我辈所劝力挽狂澜,开清净之盛世,荡污浊之异端,乃天下黎民之幸事,大唐社稷之福份。可惜我主英年早去,现混沌又起,残渣余孽,沙石俱下,势利小子不遗余力倾力颠倒黑白之能事。如今这悠悠红尘非我所恋,罗浮山贫道是回不去啦,百岁之身正好与道友尸解成仙。”

说完他挽住赵归真的右臂,激扬顿挫地恭诵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上来四个红衣汉子,木杖声声擂打在他们的身上,击痛于义方的心里。

百岁高道,外丹大家,两缕清烟,魂飞天外。善恶忠奸,对错荣辱,只剩下弟子们的痛心疾首的呼唤声啦。

“把道士的尸首收了,一干人犯带回去。”魏谟心情沉重地命令道。

呼啦啦大队人马撤了,文武百官、围观百姓也做鸟兽散,义方看着地当央的那两摊鲜血,千种滋味、万般情感交织涌来。望长空,刚才还是阳光明媚,朵朵白云层次分明,时聚时散;转眼间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来,将地上仅存的那点留恋也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当淋湿了的义方走入贾家楼时,已是傍晚时分。

“我的好弟弟,你怎么给淋成这样,快把外衣脱了,擦擦头上的雨水。”前台的逍遥姐拿着手巾,关切地帮他擦着。

这个时候大堂里的食客不多,励儿正端着托盘送酒出来,“小三,你回来了!看你淋得跟落汤鸡似的,来喝杯热酒,暖和暖和。”一杯热酒下肚,顿感浑身暖融融的。

“小三,有两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你要先听哪一件?”二师兄神秘兮兮地看着义方。

“难过的事太多了,还是先听好事吧。”义方面无表情地回应他。

“好事是师父来信了,让你赶快回泰山去,说是急着带你去嘉兴,与孟家小姐完婚。”

“这是什么好事呀?”小师弟的脸上顿时转为雾霭重重的梅雨季。

“二师兄,那坏事是什么?”

“我还拿不准,是什么事……”励儿话音未落,从靠窗的桌子边站起个人来,小模小样,净面无须,小单眼皮眨吧眨吧地看着这边。

“小励子,这位是庄义方庄少爷吗?可把洒家等急啦。”那人发出尖细的娘娘腔抱怨道。

“就是他,宫里来的勾太监,在这等了十多天啦,说是要带你进宫的。”二师兄悄声对义方说。

“进宫,进什么宫?”义方大为不解,猛的心里一颤,暗自警惕是不是赵归真道长的事官府来纠缠了。

“对,小励子说得对,进宫,进皇宫啊。庄少爷,皇上让我侯在这儿多日啦,就为了等你回来,你一准回来,我们就进宫去。”那娘娘腔像根羽毛似的,迅疾无声无息地贴过来,“小妮子,小励子,快去后面告诉小德子,豆腐脑先别做了,我这就和庄少爷进宫啦。这十几天快把洒家憋闷死了,这也没得吃,油腻腻的,也没得睡,脏兮兮的,从头到脚,浑身的不自在,这回好了,回去找个大桶倒满开水好好地泡一泡。”

义方见他罗哩罗嗦的一通,大惑不解地问:“是要我当太监吗?我不去。”

“当什么太监!庄少爷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皇上,当今万岁,要召见你,快走吧!你以后要是发达了,可别忘了洒家的好呀。”这穿着便装的公公,扭扭捏捏,打着兰花指,浅笑着不容分说向外推着义方。

“什么皇上?我又不认识他。”

暮色低垂,星火阑珊,越往北走越是发自心底的肃然起敬。进了大明宫的丹凤门,宫墙闭锁下是满庭的春色。遥望建在四丈三层高台之上的含元殿,巨大的重檐庑殿顶气势雄伟,遮蔽天宇,笼罩星辰,如在霄汉,若有些许薄雾轻纱曼妙而过,似天上宫阙遗落人间。

殿下宽阔无比的广场使人浮想联翩,鼓乐齐鸣中的大朝会,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宏大场面盛况空前。

三架精致的飞虹横亘渠上,跨过御河上的朱红木桥,绕过平地而起直升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