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怎知行到水穷处,悠悠坐看云起时。  十方英雄传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漕舫船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顿时豁然明亮。

“不好!快,向右打舵!”随着杆上传来声嘶力竭的叫喊声,船头的人们都惊愕于一艘大木船正迎面撞来,在这大江的激流里两船相撞的后果不堪设想。

对面的船上也同样是惊呼声一片,同样是无计可施。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两船之间的空隙处有个老人在说话,“大雾弥漫像城墙一样,这里适合建个关口。”

另一个年轻的声音回道:“把你的公验拿来看看。”

接着是“啪”的一记打耳光之声。

还是那年轻人说话,“检查完毕,可以放行。”

即将相撞的两艘船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左右撑开,一叶扁舟悠悠然地从中间荡过,众人看去,舟上是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年长的约六旬开外,身形瘦小枯干,身上的僧衣实在是太朴素陈旧了;年轻的鼓鼻鼓脸,额头圆润,脸型端正。

“师父,到了江北多是北宗的道场,我们去哪里呀?”

那老和尚想了想说:“文远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问一答间扁舟已经划远了。

刚才的喊叫和震荡把舱里的人们都惊动出来了,义玄禅师问明缘由后,往小舟去的方向望去,不禁惊喜地说道:“那划船的不是文远师弟吗?从谂师伯也在上面啊。”

正当张老爷子心有余悸,惊魂甫定之时,那边相邻的大木船上有人高喊,“是张祜吗?”

“谁呀?像是师姐的声音。”他仔细观瞧,心里在想。

可不是,正是红鞋子老母。

想那张祜虽说是李十二娘的弟子,可师父过世得早,他的武功大多是师姐教的,故此两人的感情极深。

“师姐!是我。”他忙令船工将两船靠近并拢,飞身跃了过去,向老母施礼问候。

“师姐,您怎么会在这儿啊?您这是要去哪儿呀?”

老母百般无奈地回应:“不都是因为你,自打你传来信息,我们就没消停,为了姑苏慕容家这几日费尽了心思。尤其是你那信息还真不靠谱,只说是渤海国的王弟大虔晃一路人马南来,可前前后后来了三伙人。最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后来的两路人,却在那参合庄前自相残杀,打得不可开交,他们见到老身带人前去,便像惊弓之鸟落荒散了。后来据探查方知这两伙人马相继北去直奔扬州,我想起你曾说慕容台去了那里,这肯定是冲着他去的,我便急忙带着众弟子连夜赶往助阵。今天晚上已是第二次遇险了,之前也遇到一艘迷路的小船,擦肩而过险些相撞。这次更玄,刚才要不是有那两个和尚,后果将不堪设想!师弟,你也是赶往扬州吗?”

张公子难为情地解释道:“不瞒师姐,兄弟我被人家利用啦,戏耍了!那几个新罗人风尘仆仆地来,信誓旦旦地说,亲亲热热地待我,我就真心实意地相信了他们……”张祜就把整个事情悉数禀告给师姐。

老母听完长叹一声,“师弟呀,就是你没有花花肠子,心眼太实了。”

张祜低眉顺目地附和道:“是,发夯哒,她们都这么夸我。”

在张老爷子的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指点下,两艘大船驶过沉睡的瓜州渡口,苇叶随着微微的江风轻轻摇摆,渡口岸边万籁俱寂,只有江潮按着雷霆不惊的节奏抚慰着江岸和岸边密集的货船,一切仿佛都已进入了梦乡,只有零零落落的船舱中还亮着昏暗的烛光。

天还没亮的时候漕舫船已离扬州城关不远了。

张祜立于船头羡慕地说着:“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真乃一方宝地呀!”

孩子们踏着诗句走近张老爷子,“老人家在作诗啊?”

张祜回头认真地说:“确实是这样的,昔日隋炀帝为看‘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兴师动众,不惜把江山都给断送了。有多少名人雅士慕名而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一睹它的芳容。更有比琼花还要好看,还尊贵的是在那里。”

他遥指极远处高坡上的一点亮光,“那里是蜀岗,是扬州子城。明亮之处是大明寺内栖灵塔上的灯火,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刘禹锡有诗赞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寺塔雄伟,塔内佛祖的真身舍利更是宝贵。”

芰荷惊异地问:“和尚死后都有舍利吗?这塔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吗?”

张祜不容置疑地首肯着,“有道大德通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均可得来,禅宗六祖惠能圆寂后就有五彩舍利。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涅盘荼毗时,弟子们在火化他遗体的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锁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八万四千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后由摩揭陀国等八国修塔供养这些舍利圣物。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他将八国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