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氏、郤氏对赵氏不善。
赵氏在晋国盘根错节,实力雄厚,赵同、赵括都身居朝堂要职,‘邲之战’他们敢抗拒荀林父,‘绕角之战’他们差点左右栾书,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赵同、赵括根本不听,必须走,越远越好,赵氏已经没法再容你了。
公元前586年,赵婴不得不流亡齐国。临走前他做了个梦,有神对他说:“只要祭祀我,就可保你平安。”
赵婴齐觉得奇怪,派人向救过荀林父的士贞伯咨询。
士贞伯也听说了赵婴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品行很厌恶,丢下三个字——不知道。
过后,士贞伯对别人说:“神灵降福给仁爱的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这就是福了,祭祀难道就能免祸吗?”
赵婴齐还是祭祀了神灵,第二天就流亡了。他这一去,却也躲过赵氏大劫,不过后来病死。
公元前583年,天下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晋国要求鲁国,把‘汶阳之田’还给齐国,导致诸侯开始背叛;接着晋国内部,灭门赵氏,一个庞大的家族,瞬间倒闭;这一年,申公巫臣去吴国游说,开启了他的复仇之路。
赵婴齐的流亡,却惹恼了一个女人——庄姬。这位赵庄姬,《史记》记载为晋成公的姐姐,晋文公的女儿,显然有误。赵衰娶了晋文公的女儿,赵朔岂能再娶晋文公女儿?推测应该是晋成公的女儿,也就是晋景公的妹妹,后台相当硬实。
再说赵庄姬,对赵同、赵括赶跑赵婴齐非常恼火,时刻想铲除他们。
她竟然暗中联合了栾氏、郤氏,然后去晋景公面前告了黑状:“赵同、赵括将造反,有栾氏、郤氏为证。”
这话,一般人不会相信,毕竟赵氏几代功勋,忠心耿耿。但是,有两大家族联合作证,性质就不一样了,想不信都难。
关键是,晋景公心里怎么想?是否也想铲除赵氏?答案是肯定的。
栾氏掌门栾书,早已执掌中军,他是个政客,懂得变通;郤氏掌门是郤克的嫡长子郤锜,傲慢无礼。他们对赵氏的强大颇为不满,很想打击赵氏,壮大自己。
晋景公询问了栾氏、郤氏,果然与庄姬所说一样。
赵氏太强大了,强大的让人难以容忍。另外关键一点在于,赵氏的先祖,与秦国同宗,嬴姓;而栾氏、郤氏原本都是晋国公族,姬姓。
现在是周家的天下,姬姓,不允许赵氏更加强大。
公元前583年6月,晋国灭了赵同、赵括整个家族;赵齐婴流亡齐国,算是躲过一劫;庄姬带着赵武,寄住在晋景公的宫廷里,当然不会受到牵连。
赵氏的田地封邑,全部赐给了一个人——祁溪。大家要记住,此人是个正人君子,春秋的历史上,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庄姬何必做的这么绝?
为了赵婴齐吗?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有时候为了私情,女人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另外,更关键的一点,后人分析,就是赵氏宗主地位,也就是整个赵氏的家业。赵朔死后,家中无主,赵武年幼,属于孙子辈,孤儿寡母,难免受排斥。
或许,只有赵婴齐还真的关心着她们母子。但是,他的关心,却让外人浮想联翩;有忌恨的,就开始造谣诽谤,把赵庄姬孤儿寡母陷入深渊。
庄姬毕竟是晋景公的妹妹,这是她最大的资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必须放手一搏。她的本意,或许只是想得到属于她的家产地位,但后果的严重性,是她没想到的。
至于栾氏、郤氏,他们作为旁观者,当然希望赵氏内斗,希望铲除这个庞大的家族。赵氏对栾氏,没有直接的恩惠;至于郤氏,郤缺当初能忘记胥臣的恩惠,他的后代们,自然也能忘记赵盾的恩惠。
他们做了恶人、做了帮凶,将来要付出代价的。
屠岸贾,《左传》根本就没提这个人,如果他是主角,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可能少了他的身影?没有,除了《史记》,其它史册一点痕迹都没有。说白了,他顶天是个小角色,服从晋景公的命令而已。
晋国那么多大家族,不可能让他这种人得志。
真正的凶手,或许就是庄姬。她丈夫是赵氏掌门,她儿子是嫡子,应该继任赵氏掌门人;作为一位母亲,她要为儿子搏取一个未来。
晋国曾经的一个大家族,赵氏,一朝覆灭。虽说由晋景公、庄姬、栾氏、郤氏、屠岸贾等共同合谋,其恶疾也是内部日积月累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九是咎由自取。
不过,一切已经过去2500多年,事件的曲折复杂,不是史书寥寥数语能写明白,更不是凭空推理就能确定的,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个未解谜团。
政治,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