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灭门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氏一族,后世称之‘下宫之难’。

《史记赵世家》把灭亡赵氏的时间,定格在公元前597年。这一年6月,晋国在‘邲之战’中惨败于楚,晋景公并没有杀死荀林父。

这一时期,荀林父任中军帅,士会任上军将,韩厥任中军司马,其他与赵氏关系密切的大臣不在少数,他们岂能让小小的屠岸贾翻起大浪,任意杀戮?

灭亡赵氏的时间,值得商榷。在《史记晋世家》中,司马迁又把灭亡赵氏的时间,定格在公元前583年。

也就是说,司马迁在他同一本书的同一件事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时间记录。或许,司马迁记得太多,自己都记糊涂了,所以才有了这种自相矛盾的低级失误。

可以理解,那个时代也没电脑,一切全凭大脑记忆,想做到完美无瑕,不容易。

《赵氏孤儿》的故事,基本就是以这些为蓝本,让后人演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代又一代,假的变成真的,真的反而没人关注。

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这段记载的真实性:

首先是屠岸贾,他只是个大夫,级别相对于‘六卿’,根本微不足道,他有什么资格率领其他大臣?谁肯服他?他哪有军权?除了《史记》突然冒出这个人之外,其余的先秦书籍,根本就没有他的一点蛛丝马迹。

其次,晋景公既然能赦免荀林父,还没有糊涂透顶。唯一的解释就是,如果屠岸贾真的灭赵氏,背后支持者必然是晋景公,屠岸贾只不过是他的打手,是个替罪羔羊。

所以,很多人怀疑,屠岸贾是个虚构的人物;晋景公借助他的手,铲除强大的赵氏家族,消除了一个威胁。屠岸贾,只是替晋景公背黑锅而已。

最关键的一点,《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增加新三军,设置‘十二卿’,其中包括赵括、赵旃,甚至还有赵穿(早死了,低级失误)。

这点,与《左传》基本相似,说明此时的赵氏并没有被灭族。

至于赵穿的一支是否被灭,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后期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赵旃任新军将;他的后人邯郸午在春秋末期也出现,不过已经成了赵氏的敌人。

如果以弑君为理由,剿灭赵氏,那么作为当初弑杀晋灵公的直接凶手,赵穿的后代难逃一劫。

但事实是,赵穿的后代显然没有被波及。

所以说,赵氏确实被灭,但只有赵同、赵括被灭族,至于赵武,则躲藏起来逃过一劫;时间也不是在公元前597年,而是公元前583年。这点,跟《左传》也能对应上。

至于灭亡赵氏的理由,并非弑君那么简单,只能说赵氏太强大,威胁到国君的权力。在那个时代,杀人,有一万个理由。但个别情况,杀人,只需要关键的一句话,比如董狐的:赵盾弑其君。

曾经显赫的赵氏家族,确实被灭门。

这是一件天大的冤案,疑点重重,虽然过去了2500年,人们还在猜测。这里,我们一点点揭开那存在的真相,但并非全部,或许,还有很多,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