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两位义士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氏被灭以后,赵朔有个门客,名叫公孙杵臼(张丰毅饰);同时,赵朔还有个朋友,名叫程婴(主角上场,葛优饰)。

注意,这两个人,一个是门客,一个是朋友。

门客,也是个低级阶层,一般寄人篱下,根据个人本事,享受不同待遇。比如战国时期孟尝君手下的门客冯谖,从普通待遇,到‘食有鱼’,再到‘行有车’,最后‘居有家’,一级级提升。有的门客会被推荐给国君,成为国家栋梁,比如战国时期的蔺相如。

真正的门客,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踏入门槛的那一刻起,把命交给了主人;有朝一日为了主人,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公孙杵臼,就属于这一类。

当然,也有蹭饭吃白食的,大难来临,远走高飞,这种人多如牛毛,不值一提。感触最深的,莫如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当他失势的时候,宾客几乎散尽;得势的时候,宾客再次归来。本来他想把这些人羞辱一顿,结果被冯谖劝阻,因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是人之常情。

朋友,与门客是两个概念。大家是平等的,至少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亲人,平时礼尚往来,谈心论道,没有从属关系。程婴,就是这类人。

公孙杵臼与程婴,他们与赵朔关系不一般,亦客亦友,知心之交。

赵氏被灭之后,门客逃跑的逃跑,自杀的自杀,一片悲哀景象。据《左传》记载,晋景公把赵氏的田产赐给了祁奚,祁奚是正人君子,岂能贪婪这些外财?不过是给赵氏保存而已。

公孙杵臼问程婴:“为什么没有自杀?”

程婴说:“听说赵朔的夫人有遗腹子,藏匿宫中。如果幸运生个男孩,我就把他养大;如果生个女孩,我再死也不迟。”明显重男轻女,不像话。

这两位不死也不逃,隐匿街市,等待孩子的重要消息。孩子,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也是赵氏唯一的希望。

不久以后,庄姬一朝分娩,很幸运,生了个男孩,取名赵武。他就是赵氏唯一的幸存者——赵氏孤儿,从出生的那一刻,他就肩负振兴赵氏的使命,任重道远。

屠岸贾(王学圻饰)听说后,率领诸将去宫中搜查。

庄姬把孩子藏在裤子下,向天祈祷:“孩子啊,如果天灭赵氏,你就大声哭吧;如果天存赵氏,你就不要出声,保持安静。”

结果来人搜查的时候,那孩子果然悄无声息,神了。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没查到,将来一定还要搜查,怎么办?”

公孙杵臼反问道:“抚养遗孤和死难,哪个更容易?”

程婴说:“死,很容易;抚养遗孤,难!”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就是:活着,比死还累。死很容易吗?但没看到谁愿意主动去死,大部分都是有精神问题,自己不死,却害死别人。

公孙杵臼沉默!自己作为赵氏门客,众人皆知,已经被四处通缉,将来必然亡命天涯,难以抚养孩子。如果对赵氏有利,死,对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毅然对程婴说:“赵氏待你不薄,你就勉为其难吧!我挑个容易的,让我去死吧!”

程婴也沉默了!他明白这个任务多么艰巨,明白苟活着面对无知的世人嘲讽,有多么艰难。只有他心里明白,为了赵氏这棵独苗,自己问心无愧。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把孩子抚养成人,有朝一日为赵氏报仇雪恨。从这一刻起,他将忍受各种冷眼、嘲讽、辱骂、甚至殴打,他将体会整个世态炎凉。

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终于把婴儿从宫中送出。

但是,一切并没有结束,屠岸贾得不到婴儿,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事情已经做到这个地步,决不能手软,决不能给自己留下一丝祸根,必须杀光、杀绝,即使那只是个刚出生的婴儿。

后世的小说家、戏曲家、电影家,为了更加催人泪下,更加体现‘大义’,把程婴的形象彻底升华,竟然忍心把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当作赵武,交给了屠岸贾。

为了大义,连自己的孩子都不顾,脑袋彻底被洗残了。

但《史记》并非这么记载的,公孙杵臼与程婴,也不知是买还是盗,总之‘谋取他人婴儿’。然后把孩子用漂亮的小花被包裹着,背着藏入深山。

经过谋划,过了一段时间,程婴独自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屠岸贾说:“我这个人没出息,不能抚养赵氏遗孤,也不能去死,如果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你赵氏孤儿隐藏的地方。”

钱不是问题,屠岸贾只要人,只想铲除后患,于是率诸将进山捉拿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后,千小人万小人,骂的程婴无地自容。这俩人,彼此配合,唱了一出精彩的双簧(恐怕这是最古老的双簧戏吧),终于瞒过屠岸贾的眼睛。

屠岸贾率人杀死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冤屈的婴儿,以为万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