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在楚国,根本不像做人质,完全就是搞外交去了,积累了一笔巨额的、无形的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势力,公子围龟也算有功之人,他的死,必然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宋国跟随楚国十来年,相对安稳。宋恭公原本就不情愿加入晋国大营,现在内部不稳,以此为由,向晋国表明,不能再去参加会见。
这下惹恼了晋景公,引出一连串的祸患。
公元前585年3月,晋国派遣伯宗、夏阳说,邀请了卫国、郑国,甚至还有伊洛之戎、陆浑之戎、蛮氏之戎,入侵宋国。
伯宗与夏阳说,都不是晋国的‘六卿’,职位一般。
对于这次伐宋之举,晋国也不十分重视,似乎只是走个形式,吓唬一下宋国而已;至于那群戎人,看着勇猛,实则都不是正规军,很像土匪,纯是到宋国搞破坏的。
大军驻扎在靠近卫国都城的鍼地(今河南濮阳附近),大家都是盟友,情深义重,卫国也没什么防备。
原本国内就不重视,联军只是骚扰一下,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如果就这样回国,既没有作战,又没有收获,可谓无功而返。怎么向国君交代?
这让晋军的另一位领导人夏阳说,内心感到恐惧。
如此两手空空回国,将有性命之忧,如何减罪呢?夏阳说竟然想袭击卫国,希望能抓些俘虏,减轻师出无功的罪责,至少可以避免死罪。
这算什么事?为了减轻罪责,连自己的盟友都要偷袭,此人太不讲究,性质极端恶劣。说实在的,这种方式,想都不该想,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即使取得胜利,回去也会被另眼相瞧,谁还敢跟这种人相处?
伯宗为人正直,最看不惯小人作风,一票就给否决了。
不行。人家相信咱,所以不设防,咱不能干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如果袭击他们,就是抛弃信义。信义,懂吗?即使偷袭卫国成功,抓了许多俘虏,失去的是永久的信义,将来谁还会拥戴晋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与人的眼光修养,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可惜,伯宗这样正直的人,最后却被小人算计;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后代之中,竟然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小人——伯嚭。
伯宗地下有知,也只有苦笑了。
晋国大军回国后,卫国的士兵却从城头上钻了出来。不是不防,而是暗防,非常时期,谁不会留一手啊?
晋军无功而返,却给鲁国出了一道难题。公元前585年夏,鲁国派遣子叔声伯访问晋国,结果,晋国命令鲁国:进攻宋国。
这次访问,得不偿失。
宋国虽然不善打仗,鲁国也不是战争强者,两家半斤八两。进攻,不好;不进攻,更不好。既然盟主有令,又不敢抗命不尊,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发兵,讨伐宋国。
鲁、宋两年前建交,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次似乎也没怎么大打出手,彼此意思意思,做个样子给盟主看看,史书也没详细记载。
只因一次‘进攻华氏的演习’,晋国,就这样失去了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