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进攻华氏的演习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悼公突然投靠晋国,立刻就改变了南北格局。得到郑国后,晋国很快就组织了虫牢会盟。

虫牢,位于今河南省封丘县附近,属于郑国。

公元前586年冬12月,晋景公会同齐顷公、鲁成公、宋恭公、卫定公、郑悼公、曹宣公、邾子、杞桓公,在虫牢结盟。各国国君亲自参加,再次展示了晋国的威望。

这次会盟,完全就是因为郑国。能回到中原诸侯的大家庭,郑悼公对晋国非常感激,第二年春天,他亲自去晋国拜谢。

按礼,如果是大臣朝拜,君臣级别不等,臣子应该在厅堂前柱子的东侧授玉;诸侯拜谢,彼此级别相当,应该站在厅堂前的柱子中间,相互授玉(玉圭)。

郑悼公行礼的时候,却站在厅堂前柱子的东边,自我降低身份,这产生了一个成语——不安其位。不仅如此,他走路急匆匆的,目光东张西望,在自己的座位上又坐立不安。

这一切,被晋国的贤臣士贞伯看在眼里。这位士贞伯,前面介绍过,原名士渥浊,士氏家族旁支。在‘邲之战’后,他几句话救下荀林父,后来还曾担任‘太傅’。

他认为,作为国君,不知自重,自抛自弃,活不了太久。6月,郑悼公就死了,士贞伯一句话,比巫师的咒语还好使。

虫牢之盟后,诸侯准备再次聚会一下,加深一下感情。

说实在的,这纯是多此一举,就因为这一念之差,导致宋国分裂,战火再次燃烧中原。

当年楚庄王伐宋,把宋国打得易子而食,后来双方签订和平条约,商定:我无尔虞,尔无我诈。再后来,宋国以华元为人质,投入楚国麾下。

楚庄王去世后,宋国依然投靠在楚国麾下,齐、晋的‘鞍之战’,宋国没有参加。

公元前589年8月,宋文公鲍死了。施恩百姓,害死大哥宋昭公,却也当了二十余年国君;期间评定内乱,‘大棘之战’惨败,被楚庄王攻打半年之久,都坚持下来,作为国君,也算可以。

宋文公的死,开始了宋国一个不良之风——厚葬。以蚌蛤燃烧成炭(也称蜃炭),增加陪葬车马,用很多名贵的器物来陪葬;这些可以原谅,最过分的是,以活人殉葬,棺椁也增加装饰。

这都什么年代了,社会不断发展,人性不断进步,却以活人殉葬,愚昧;另外,一般只有天子的棺椁才可以有装饰,霸主没敢干的事情,宋国开了先例。

先朝遗民,确实大胆。

君子认为,宋文公活着的时候,华元、乐举不能忠谏;宋文公死后,还要增加奢侈,这是彰显国君的邪恶。他们的做法,有失臣子之道。

不久,宋国用公子围龟换回华元,以主持国政。

再说那位当人质的公子围龟,字子灵,灵姓祖先一支,宋文公的儿子。

在楚国当了三年人质,内心整整憋屈了三年,郁闷!凭什么让我替代华元当人质?他揽下的责任,凭什么让我扛?我的父亲宋文公去世,就可以把我抛弃吗?

人与人的心态就是不一样,华元把当人质看做一次快乐外交,围龟则不同,他认为是耻辱。越想越恼怒,这三年,是痛苦的三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三年。

公元前586年,渡尽劫波,公子围龟终于回到国内。他是去替代华元的,为了表示感谢,华元在家里设宴请他喝酒,也算是接风洗尘,聊表谢意。

三年的怨气,压在心底,一顿酒宴就能摆平吗?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浪费在楚国。

酒喝到一半,也不知是喝多了,还是心中怨恨,或者有别的更深的原因。围龟打着鼓,嘴里呼喝着跑出了华府大门;过了一会儿,又打着鼓跑进来,大喊着:“这就是进攻华氏的演习!这就是进攻华氏的演习!”

作为宋国的执政者,华元的名声太响亮,是宋国的顶梁柱,宋国的英雄。虽然‘大棘之战’输的挺窝囊,但是,如果没有华元,1宋国已经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公子围龟的举动,透着诡异,闹的宋国满城风雨,影响恶劣。

华元没有惩罚他,因为当人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再者,如果不能融入楚国上层,将四处碰壁。公子围龟内心的苦,华元也懂。

但宋恭公不能置之不理,他还要依靠华元执政,还要依靠华氏家族。而公子围龟,只是一个曾经被抛弃的公子,可有可无,故而一怒之下,杀了围龟。

刚刚回国,不知韬光养晦,就把命丢了,还不如不回。

公子围龟,跟华元简直没法比,并非职位差距大,而是为人处世的胸怀与态度。为了国家,当人质,不丢人,而且期间有许多乐趣。

看看华元,‘大棘之战’失败后,被国人骂的狗血喷头,根本不在乎;在楚国当了五年人质,没有一点儿怨言,身体还很健壮;而且跟楚国的高层关系非常融洽,据说,他还给楚庄王送了四大名琴之一的‘绕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