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士会让位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齐顷公是国君,无端调戏了郤克等人,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这四位,不是任人宰割的普通百姓,受此奇耻大辱,岂能善罢甘休?

这是一次国际事件,虽然出于孝心,但影响恶劣,过后,齐顷公也有些后悔,真的不想把事情搞得太糟。

毕竟,晋国当盟主好多年,齐国根本无法撼动晋国的地位。而且,自己有错在先,不能一错再错,所以,齐顷公答应晋国,愿意参加会盟,表面上对盟主的工作,还是要支持。

不过,他没有亲自去,既然侮辱了别人,也担心被别人侮辱。他派遣四位大臣:高固、晏弱、蔡朝和南郭偃前去,也算对晋国的支持。

这四位,心里也明白,这是一趟危险的差事,那位郤克绝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国君有命,不得不硬着头皮前去,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到达敛盂(今河南濮阳东南)的时候,他们就听说郤克非常痛恨齐国,甚至要率领家兵伐齐。虽然被晋景公阻止,但是已经准备了绳子,要捉拿齐国使者泄恨。

首先是高固,身为齐国正卿,内心恐惧,竟然半道第一个打了退堂鼓,逃回齐国。这位将来在战场叫嚣售卖勇气的人,不知他的勇气何在?

公元前592年夏季6月,晋景公率领鲁、卫、曹、邾在断道(今山西沁县一带)会盟,商议讨伐有二心的国家,同时,还拒绝齐国参加。

晋国,已经开始排斥齐国。这其中,郤克没少鼓动晋景公,伐齐报仇之心强烈。

齐国剩下的三位使者,没有逃,想继续完成使命。国君羞辱郤克等人的事情,已经传遍大街小巷,齐国面临战争的危险;临出国前,齐顷公已经谆谆教导,想尽办法,与晋国结盟。

然而,事情的发展,还是走向最坏的方向。

晏弱在野王(今河南沁阳一带)被捕,蔡朝在原地(今河南济源一带)被捕,南郭偃在温地(今河南温县)被捕。搞不明白,这几个人还是分散行动。

他们虽然被捕,只是齐国大夫,级别不如高固。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郤克捉住四位使者,直接杀死祭祀黄河,以发泄胸中怒火。他虽然忿怒,还不至于达到如此疯狂的地步,此记载绝对有误。而且,这几位并没有被杀死。

再说晏弱,一般人并不知道他,但是,他有个非常著名的儿子——晏婴,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晏子。

晏弱被囚禁在野王,恰巧,晋国有个人出使回来路过野王,见到了晏弱,聊得很投机。他认为晏弱知书明礼,不应该被囚禁。

此人名叫苗贲皇。看到这个名字,各位可能很陌生,其实,他就是楚国乱臣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斗越椒造反失败后,斗贲皇逃到晋国,后被封在苗地(今河南济垣西),从此以苗为姓,成为苗姓始祖。

晋国非常重视人才,特别是楚国的人才,真有水平。苗贲皇就是‘楚才晋用’的典范,将来晋楚‘鄢陵之战’,他还要帮助晋军大败楚军。

像晏弱这样的忠贞之士,都要被囚禁,这很不公平。

回国后,苗贲皇对晋景公说:“晏弱有什么罪过?过去诸侯侍奉晋国先君,都争先恐后,只怕赶不上。如今却都说我们不讲信用,所以怀有二心。齐候害怕受辱,所以派遣四位大臣来参加会盟。临出发之前,就有人进言:‘国君不亲自前去,一定会逮住我们的使臣。’所以高固到达敛盂先逃回去,剩下三个人冒死留下来,表示:‘如果断绝了国君修好的机会,宁可死在晋国。’因此,他们才冒险前来。我们应该热情迎接他们,让前来晋国的人都有怀念之情;可是我们却逮捕了他们,岂不是大错特错?错了又不改正,有什么益处?”

晋景公从谏如流,命令善待使者,不要拘禁他们,但也没有下令放他们回国。

于是,看守人员放松了管制,或者说故意放走晏弱,另外两位则还要忍受半年的软禁。

吓跑一个,抓住三个,这一切的一切,中军帅士会都看在眼里。

他是位一流的政治家,对于各种事情的前因后果,都会认真考虑。士会与郤克共事多年,自己担任上军将的时候,郤克就是上军佐;如今士会是中军帅,郤克是中军佐,俩人合作愉快。

士会太了解郤克的性格、为人、能力。眼看他义愤填膺,一心只想报仇,甚至敢置国家制度于不顾,私自拘禁齐国使者,长此以往,如果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将出大事。

有郤克在,齐与晋,难免将有一场大战;如果自己坚决阻止,晋国内部分裂,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而且,郤克是曾经的执政大臣郤缺的儿子,功臣之后;作为‘六卿’之一,出使齐国受辱,不仅仅是侮辱郤克,实际就是侮辱晋国,必须给齐国点颜色。

最关键一点,郤克虽有缺点,却并非靠‘老子’吃饭,他确实有才,而且忠于国君,忠于晋国,绝对胜任中军帅。

对于郤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