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胜,增长他们的骄傲;他们骄傲,我们努力,一定能打败他们。先君蚡冒就是这样使陉隰(地点不详)归服的。”
庐戢梨听从建议,与庸国人连战七场,七战七败,赶上后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了。
连续击败楚军,让蛮人士气高涨群情激动,楚国已经不堪一击,故而只有裨地(不详)、鯈地(chóu不详)、鱼地(不详)人前去追赶。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还要求什么?楚军内部都觉得丢人,这是打仗吗?见敌就跑,天天如此,昔日威风何在?楚国颜面何存?士卒上下,都很郁闷,憋了一口恶气。
看到楚军如此不堪一击,庸国人则忘乎所以,说道:“楚国不足一战了。”于是,就撤去防守,花天酒地庆祝胜利。
这是战争,不是足球比赛,今年输了,明年可以从头再来。战乱之际,不彻底消灭敌人,不算胜利;不时刻严密设防,就等于灭亡。
楚庄王坐镇郢都,对前方的战况了如指掌。
他听说庸人不设防,凭直觉预感到机会来了。下令禁止任何人泄露行踪,然后悄悄乘坐驿站的传车,迅速赶往前线,与前方军队汇合。他驾临的很突然,庸人不知,楚军也很意外,突然见到国君出现在前线,士气大振。
另外,他还带了两支重要的援军,秦人和巴人。这两支军队,都是骁勇善战之师。
楚庄王把军队分为两路,斗越椒率领一支,从石溪(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杀奔庸国;子贝率领一支,从仞地(今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一带)杀奔庸国;秦军和巴军紧跟在后,气势汹汹。
那些蛮人部落,最是善变。突然听说楚王到了,大吃一惊,又有秦军、巴军做后盾,立刻见风使舵,转身就投靠楚国,与楚庄王订立了攻守同盟。
不仅如此,蛮人还反戈一击,帮助攻打庸国。
战场上,什么最危险?同盟军最危险。误炸误伤就不算什么了,最可怕的是,突然调转枪口,比如后来的韩赵魏‘三家灭智’。
庸国很强大,庸人也很善战,怎扛得住楚军、秦军、巴军和蛮人部落的多面攻击?公元前611年秋,庸国灭亡,从此也免除了楚国的后顾之忧。后来的‘邲之战’前,晋国的栾书就认为,灭庸之后,楚国更加强大。
庸国,成为第二十八个被灭亡的国家。
此时的楚庄王,非常重视与秦国的关系,这是对抗晋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而秦国也愿意与楚国结盟,因为他们对晋国恨之入骨,只有楚国,能夺取晋国的霸业。
而巴国,也已经与楚国和睦。
至于麇国,自从公元前617年逃离‘厥貉之会’,第二年被成大心率军打败;之后,潘崇又率军攻打,到达一个叫锡穴(一般认为是麇国都城,位于陕西白河县东南)的地方。
这次麇国想趁着楚国饥荒,率领百濮复仇,最终没有成功。楚国灭庸之后,麇国恐怕也凶多吉少,因为后期的史书中,再没有麇国的记录。
庸国灭亡了,却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
骄傲,在任何场合,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特别是战场。所以,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