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鲁国,属于和稀泥型的,受‘周礼’影响,你不招惹我,我绝不主动招惹你,大家和为贵。
鲁国距离晋楚都比较远,却成为两个大国争取的对像,甚至秦国还曾派特使与鲁国表示友好。
自从鲁庄公之后,鲁国的国君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离鲁国最近的大国是齐国,齐桓公之后,霸业不再,齐鲁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齐懿公时期,动辄攻打鲁国,把鲁国人折腾惨了。
那位导致‘鲁难不已’的庆父,死后他的家族保存下来。由于他是庶长子,庶长为孟,故而称孟氏。他的大儿子名叫公孙敖,继承了孟氏的掌门人地位。
由于父亲的不光彩行为,所以政治上,公孙敖也没有大的发展,而他本身也不求上进,挂个虚职。但是,他却继承了他父亲的另一大特点——好色。
这本来也没什么,男人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适度即可。不过,他后来做的事,可就有点不讲究了。
公孙敖在莒国娶了戴己和声己(己姓)姐妹俩,戴己生了儿子姬谷,声己生了儿子姬难。
公元前626年,周襄王派那位内史叔服(就是后来占卜哈雷彗星灾难的那位),去鲁国参加鲁僖公的葬礼。
公孙敖听说他有一手算命绝活,就带了两个儿子,请他给看看面相,占卜一下未来。本来这不合礼制,人家是来参加葬礼的,不是街边的算命先生,给点儿好处就占卜,但既然公孙敖张口,又把孩子带来了,叔服也没有推辞。
看了看两个孩子的相貌,叔服直接下结论:“谷能祭祀你,难能安葬你。谷下颌饱满,后代必将在鲁国昌盛。”
不过是算命,只要没有太糟糕的结论,大家都爱听。但是,叔服的结论也太神奇了,说的那么详细,简直不敢相信。公孙敖也没往心里去,谁敢保证将来会怎样呢?
后来戴己死了,公元前620年,公孙敖没正事,又去莒国,希望再娶个年轻貌美的莒国女子。不过,莒国人这次没答应,认为妹妹声己还在,把她扶为正室就可以了。
眼看美事要黄,公孙敖临机应变,立即改口,诡称自己是给堂弟东门遂下聘礼的。
东门遂,前面多次介绍过,鲁庄公的庶子,因家住鲁国东门,故而以东门为氏,谥号为襄,也称东门襄仲。现任鲁国的执政官,大权在握,力压‘三桓’。
莒国人一听,原来如此啊!东门遂掌握鲁国政权,如果与鲁国亲上加亲,绝对是好事,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当年冬季,徐国讨伐莒国,莒国请求和鲁国结盟,增加一个盟友。于是,鲁国就派遣公孙敖前去结盟,毕竟都是亲戚,好说话,顺便给堂弟东门遂迎亲。
结果回返到了鄢陵(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的时候,公孙敖登上城楼一看,哎呦,那小女子太标致了,真是让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公孙敖实在舍不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直接占有了。
东门遂正披红挂绿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准备做新郎呢,结果未来的媳妇被堂弟半路劫走了,这算啥事?男人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事,窝囊、丢人、憋屈,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此时,‘三桓’还没有兴起,东门遂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岂能咽下这口恶气。他立刻报告鲁文公,请求发兵攻打公孙敖。
这事,鲁文公也替东门遂打抱不平,兄弟之间,没这么干的,缺德。他也没仔细考虑后果,就准备答应。
关键时刻,叔牙(‘三桓’之一的叔孙氏)的孙子,叔仲惠伯听说了,赶忙劝阻道:“我听说‘战争起于内部叫做乱,起于外部叫做寇。’寇尚且伤人,乱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现在臣子作乱,而国君不禁止,引来外敌怎么办?”
叔仲惠伯,前面刚刚介绍过,为人忠诚正直,曾经把要占卜的内容,提前告知龟甲。
鲁文公终于醒悟过来,明白后果的严重性,就阻止东门遂的复仇计划。
但是也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媳妇被抢,如果默默忍受,那样东门遂也太丢人了,还怎么在官场混。
最后,还是叔仲惠伯出面调停:东门遂你也不要娶那位莒女了,美人已非完璧;公孙敖呢,为了安抚兄弟那颗受伤的心,你把那位莒女退回莒国,也不要娶她了;大家都不要,彼此还是好兄弟。
这馊主意,可苦了那位莒女,真是: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峨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没办法,国君发话了,事已至此,还能怎样?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下来,那位莒国美女被退回莒国,可是够郁闷的。
‘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位公孙敖,很痴情,简直就是痴情种。过后,他心中时刻惦记那位美女,几乎念念不忘,甚至想放弃一切追到莒国,却一直没有机会。
第二年秋,周襄王崩,公孙敖代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