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从政者,庇民也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铲除了令尹子元,经过一番重新洗牌,楚国终于得以安宁,新令尹子文正式上任。

子文,原名斗谷於菟,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贤臣斗伯比,曾经预测趾高气扬的屈暇必败。

斗伯比很小的时候,父亲若敖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郧国人,就跟着母亲去郧国生活。各位还记得郧国吗?当初的‘蒲骚之战’,屈暇打败了郧国,迫使随、绞、州、蓼四国离散。

郧国国君有个女儿,与斗伯比一起长大。俩人从小青梅竹马,难免日久生情;年轻人,定力差,结果一不小心,就导致女孩有了身孕。

郧国君夫人的观念比较正统,觉得女儿未婚先孕,传出去挺丢人,伤风败俗。于是,悄悄派人把孩子扔到云梦泽(水沼地),希望这事到此为止,家丑不可外扬。

再说郧国国君,这天恰好去云梦泽打猎,结果看到让他吃惊的一幕:一只老虎,在给一个哇哇哭的小孩子喂奶。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给孩子喂奶的,是一只雌性‘华南虎’。可惜,这么善良的老虎,如今在野外已经绝迹,实在是中华大地的一大损失。人们试图野化华南虎,似乎没有成功。

太神奇了,凶猛的老虎不吃人,却主动给孩子喂奶,实在太感人。这种传说中的神话场面,竟然真的展现在自己眼前,郧君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知是吉是凶,感到挺害怕,再也没心情打猎,急匆匆就回去了。回到宫廷,他很快就把自己的所见,当做一件奇闻,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夫人。

实在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简直要怀疑人生!

郧国夫人一听,就知道那是自己的外孙,心都要跳出来了。还好,那只老虎不吃人,还知道给孩子喂奶,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斗子文的。

于是,她就不再隐瞒,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一字不落的告诉了郧君。

闹了半天,原来是自己女儿的骨肉,虎毒不食子,岂能把自己的外孙抛弃荒野!郧国国君挺开明,立刻派人,把孩子找回来收养。

这个孩子,就是斗子文。

楚国人习惯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wū)菟’,加上他的奇异经历,所以,就给他起名叫斗谷於菟,意思是‘老虎喂奶’;文,意思就是老虎身上的斑纹。

生米已经煮熟饭,再阻止只怕有个三长两短,反而容易酿成悲剧;而且斗伯比是楚君若敖的儿子,楚国贵族,身份不低。所以,郧君顺势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斗伯比,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过了一段时间,斗伯比被召回楚国,辅佐楚武王开疆扩土,功勋卓著,被分封在斗地。他的后人就以斗为姓氏,斗伯比就是斗姓先祖。

再说斗伯比的儿子斗子文,作为嫡长子,后来跟随父亲回到楚国。原本基因就好,加上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长大后颇有贤名,这次被推举为令尹,可谓水到渠成。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头把自己的家产,几乎全部捐献给国家,以缓和楚国的内部危机。

成语‘毁家纾难’,就来自这位贤相斗子文,让人敬佩。

当时的楚国,楚成王年纪轻轻,缺少实权。若敖氏一族家大业大,至少在楚庄王之前,就有八位令尹,出自若敖氏,可见这个家族多么强大。

朝堂许多重要的位置,也被若敖氏占据。特别是斗氏,除了自身的武装,拥有一定兵权,这次铲除前任令尹子元,斗氏为绝对主力,难免有功高震主之嫌。

另外,令尹子元在位的时候,恐怕也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人才外流。

子文上任,首先做个表率,把财产捐献给国家,赢得人心,缓解国库空虚,提高了楚成王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这一明智的做法,减轻了楚成王对斗氏的猜忌,从此对子文百分百信任。

当然,其余若敖氏,估计也会献出不少财产。

各位注意,国君与臣子之间,最关键的,就是‘信任’二字,其余都是次要的。国君要想成就大业,臣子的才华固然重要,君臣的绝对信任,才是最关键的。比如齐桓公与管仲,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刘备与诸葛亮等。

据《说苑》记载,子文有个族人犯法后,被捕入狱。外面的族人,想方设法挖门盗洞威胁恫吓,要把犯人救出去。执法者听说拘捕的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大惊失色,立刻把他放了。

典型的目无王法,因私废公。

子文听说后,立刻把那位执法者叫到面前,严厉批评一顿,然后说:“正直的人执行法令,要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你抛弃国法,违背君命,擅自放掉犯人,就是执法不正,心存不公。我的族人犯法,你却因为我的缘故而释放,这是让天下人看到我有私心。我执掌楚国政权,活着没有道义,还不如死了。”

几句话掷地有声,让楚国官员百姓都看看,依法治国,法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