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士会归来与绕朝策节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河曲之战,晋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秦国还是老样子,运用戎人的战略战术,打了跑,跑了打,连年讨伐,闹得晋国西部不得安宁。

而且,秦国去东方联络鲁国的举动,让晋国很震惊。这一策略,实在太可怕了,对付秦、楚,已经非常不利,如果东方的诸侯再联合起来反叛,晋国危矣,特别是齐鲁。

公元前614年春,晋国把瑕地封给大臣詹嘉,让他扼守桃林要塞,阻止秦国与东方诸侯交好。瑕地,位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西北,前文说过,‘河曲之战’后,秦军又入侵此地。

最糟糕的是,有士会给秦人出谋划策,晋国很被动。

赵盾思前想后,决定‘六卿’聚首,开会,商讨解决秦患的问题。

这种军机大事,朝中耳目众多,为了防止泄密,他吸取上次的教训,选择了一个叫诸浮的地方。确切地点不知道,推测应该在离都城不远的野外。

公元前614年夏季的某一天,‘六卿’悄悄聚首诸浮,商议国家大事。

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士会在秦国,狐射姑(贾季)在潞国,他们都是晋国潜在的祸患,时刻威胁晋国。各位讨论一下,最好能迎接一位回来,该迎接谁呢?

其实,他内心已经有了最好的人选——士会。因为士会太聪明,绝对的人才,此人对晋国了如指掌,在秦国受到重用,这几年没少给晋国添麻烦。至于狐射姑,那是个陪衬,绝对不能让他回国。

最先发言的是实在人荀林父,因曾任中行将,故而以中行为氏,也称中行林父。他直接就说:“请让狐射姑回来吧,他了解外面的形势,而且狐氏以前功劳很大。”

这确实是大实话,但也应该看看跟谁说。让狐射姑回来,岂不是给赵盾添堵吗?

那是赵盾最大的对手,让他回来干什么?除了狐射姑,别人谁敢跟赵盾抗衡?狐射姑是一只老虎,岂能久居人下?外敌没除去,却引进一个内患,傻子才这么干。

当然,赵盾也知道荀林父的性格为人,看了看他,没有计较。换做别人,必须好好调查这话的深意,是否有幕后支持。

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郤缺发话了,他很精明,非常了解朝堂内部形势,说道:“狐射姑这个人喜欢作乱,杀害大臣,罪过很大,不如让士会回来。士会足智多谋,而且没有罪过。”

这句话,才说到赵盾的心坎上。

郤缺,是赵盾的坚决支持者。他父亲郤芮的下场,让他对政坛十分敏感,知道如何站队,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好好斟酌,这点确实比荀林父强多了。

这次的决议谈话,虽然暂时没有威胁到荀林父,但是,将来可就不一样了。

赵盾去世之后,并没有把中军帅的位置传给中军佐荀林父,而是给了郤缺,把他直接从上军将提拔为中军帅,不用排队,一步到位。而荀林父在中军佐的位置上,又多停留了四年。

在政坛混,就如在刀山火海中求生存,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没有好好揣摩一把手的心思,荀林父吃了大亏。

最终,大家一致表决,应该想办法,把士会弄回来。

士会,聪明机智,没有过错,最关键的是,他不会跟赵盾争权。如今在秦国居住六年,早已另起炉灶,想让他抛家舍业,冒着家人被问罪的风险,独自回归晋国,难!

晋国人再次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精彩的‘无间道’。

要想骗回士会,必须有一个人,在晋国不受重视,明目张胆打入秦国内部,取得秦康公的信任。而且,这个人必须忠于晋国,机智勇敢,否则很容易被拆穿。

赵盾等人谋划再三,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魏寿余。

此人是魏犨的后代。自从魏犨去世后,由于他的功劳,晋国并没有剥夺魏氏的封邑。也不知他是否留下什么遗言家训,他的后人在魏地(今山西芮城北)平平淡淡,整日与秦国隔河相望,默默守卫着边境。将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抗秦的最前线。

现在,赵盾终于想起魏氏,而且交给他一单大活:诈降入秦,骗回士会。

这个任务很艰巨,不成功,便成仁。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晋国上下先是合演了一出苦肉计,这比周瑜打黄盖早了800多年。800年,弹指一挥间!

公元前614年,魏寿余率领魏地的人发动叛乱,赵盾派人抓捕了他的妻子儿女,并且大肆宣传。因为是提前谋划好的,深夜,放魏寿余独自悄悄逃走了。

逃往哪里呢?目的地当然只有一个——秦国。

费尽心机,魏寿余终于见到了秦康公,先独自哭诉一通,言辞非常感人,博得不少同情分;又把赵盾批驳一通,获得不少印象分;最后,表达了对晋国的痛恨,和对秦国的期望。

紧接着,他向秦康公表示,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