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桃园三结义  汉末有武名吕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并州,五原。

当吕布得知来自洛阳的缴文,已经是四月中旬了。黄巾之乱并未波及并州,他正在逗弄着三岁的女儿,严薇擦洗着吕布的盔甲,一脸关切:“夫君,是否又要出征了。”

“不错。”吕布道:“黄巾乱起,当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

他往外招呼一声:“传令让曹性,张辽,魏续和胡车儿来。”

门外的亲兵闻言答应:“诺。”

不到一个时辰,征北将军吕布率领三千铁骑,浩浩汤汤走出五原。

而在幽州,黄巾军起义之初,一路连克数县,张角率领黄巾军攻克幽州。幽州太守刘焉闻得贼兵将至,又恐黄巾势大,召校尉邹靖计议。邹靖献策:“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

刘焉闻言,出榜招募义兵。

榜单到了涿县,引来无数人观瞻。其中一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此人乃是刘备,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当地颇有名气。他的父亲刘弘曾举孝廉,早丧。幼年孤苦,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家中贫穷,贩屦织席为业。刘备家住本县楼桑村。在家中的东南处,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有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他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说道:“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感叹:“此儿非常人也!”因见刘备家贫,经常资助他。年十五岁,母亲让他游学,拜师大儒卢植,与公孙瓒为师兄弟好友。

当光和七年,黄巾乱起之时。刘备已经二十三岁,当天见了榜文,喟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回头望去,只见眼前的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那人说道:“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刘备连忙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张飞闻言便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两人相谈甚欢,来到一处酒店中饮酒。

两人正推杯换盏的时候,见到一名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在店门口放下车子。走入店门中,坐下唤酒保:“快拿酒来,我待赶入城中投军。”

刘备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连忙邀请他同坐,问其姓名。大汉答:“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抬高米价,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刘备连忙将自己的志向倾吐出:“今黄巾倡乱,不若同行建功立业,保家靖民。”关羽大喜,同到张飞的庄子上共议大事。张飞提议:“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刘备、关羽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发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又过了一日,三人收拾军器,却念及没有马匹,不由面容愁损。恰巧此时,有人赶一群马,走进庄子上来。刘备见状大喜:“此乃天助我也。”

三人出庄迎接,原来是苏世平、张双两人。这两人在吕布的支持下,每年贩卖马匹进入中原,一举而成中山的大商。但黄巾倡乱,使得他们今年的生意也不好做。主要是路途难行,怕有劫匪盘道。

苏世平和张双听闻涿县张飞武名,有万夫不当之勇,本想要与张飞结路同行。而见到刘备后,刘备对他们置酒管待,诉说剿贼之意。两人闻言大喜,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两人走出庄外,苏世平颇为疑惑:“张兄,我们是来做买卖的,怎么变成送东西的?”

张双捻了捻胡须:“钱财招祸啊。”

只听他道:“这些年,我们赚的也不算少了。如今天下盗匪四起,乱象横生,钱财不若米粮来的实在,捏紧手中只会招惹灾祸。况且,吾看那刘关张三人实乃英雄,资助其一分,日后若能发迹,定不会忘了我等。若不能发迹,左右无非些许钱财而已。”

苏世平闻言大悟:“吾不如张兄多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